高一地理上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1]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行星中,按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火星、水星,金星 B.天王星、土星、木星
C.土星、天王 星、海 王星 D.木星、火星、地球
2:下列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地球上有生命物质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温度适中,昼夜温差不大 ②有比较厚的大气层,适宜生物呼吸
③地球的形状近似球形,适合生物生存 ④有液态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 20时 B.20时 3分56 秒 C.19时 D.19时56分4秒
5: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大气由内向外依次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是黑子、耀斑和磁暴
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色球层上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D.太阳表面温度为7000K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 )
A.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B.河流两岸侵蚀程度不同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北京的地方时比伦敦早
7:当黄赤交角等于零时 ( )
A.同一经线各地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B.北半球中纬度四季分明
C.一天中太阳高度角不变 D.地球上无昼夜更替现象
右图为某地房屋正午太阳一年中的入射情况,读图回答8---9题
8:当阳光如图③所示射入窗户 ( )
A.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的月份
B.北京正值昼长夜短
C.北极圈出现极昼
D.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9: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时,若北京时间为10时,则该地的经度是( )
A.150°E B.160°E C.105°E D.90°E
10:若某地区河流的河床横向剖面如图D1-4所示,则河流位置和河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半球,自北向南流  ②北半球,自南向北流
③南半球,自南向北流  ④南半球,自北向南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右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①②两行星的名称分别是( )
A.火星.金星
B.水星.金星
C.金星.火星
D.水星.火星
1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
A.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13: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14~15题。
14: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15: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
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
B.c点的线速度,故其纬度一定
C.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
D.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17~18题。
17: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春分日15时20分 B.秋分日8时
C.秋分日3时20分 D.夏至日7时
18: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
(箭头表示向东)是 (  )
A.20°W→160°E B.0°→180°
C.70°E→180° D.110°W→180°
19: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该地的纬度是 ( )
①23. 5°N ②21.5°N
③25.5°N ④68.5°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 读下图中心点为极点的地球光照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请判断费城(75度W)为 ( )
A.6月22日3时 B.6月22日21时
C.12月22日3时 D.12月22日21时
21.月面图象显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月坑,其成因可能是
A.天体撞击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火山喷发
22.地球表面很少有类似“月坑”这类地貌,不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
B.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C.地球表面有植被覆盖
D.地球表面被人类改造得强烈
23.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地方时差 ③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④使地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⑤产生了昼夜现象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24~25题。
24.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   )
A.160°E  B.40°E  C.160°W  D.80°W
25.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26~27题。
26.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27.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
A.120°E   B.100°W   C.20°W    D.60°E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28-29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28.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9.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图4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4、图5,回答第30题。
30 :图4是观察者从图5中①②③④哪一个视角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状况 ( )
A.① B.② C.③ D.④
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特别提醒:不要把答案做在试卷上,要做在答题纸上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太阳年辐射问题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
A.兰州 B.海口
C.上海 D.昆明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 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其原因。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
(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 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2.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3) 为________线,其中 是________, 是__ ______
线。 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5)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
地的区时应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分。
33.读不同日期的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14分)
(1)地球光照如①所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近日或远日)点附近,
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
(2)地球光照如②所示时,地球上昼夜长短的状况是 。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
(3)地球光照如③所示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值的范围是________ _______.
(4)地球光照如①所示的这一天,与下列节日最接近的是 。
A.五一节 B.元旦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的春节
(5)地球光照连续两次出现如③所示状况的时间间隔是 一个 年。高一地理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CDA 6----10:CADAD 11----15:ACCAC
16----20:DCCDC 21---25:AADCC 26----30:ADDBD
二;综合题
31:(14分)
(1)D(2分)
(2)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多晴天。(4分)
(3)C(2分)
(4)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6分)
32:(12分每空一分)
(1)南  0(24)
(2)画图略(水平从右侧照过来)
(3)晨昏 晨 昏 逆
(4 )17  (5)12 21 21 10
33:(14分每空两分)
1: 近 90度
2:相等 66.5度
3: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B
5:回归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1290563.html

相关阅读:高中高一寒假地理试卷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