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西地平线上》教案
目标
1、启发学生体会几次落日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理解“大美”的含义。
2、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3、抓住景物描写,感悟落日之美,体会手法对写景的重要性。
重点
抓住景物描写,感悟落日之美,体会手法对写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谈起西部,你们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谈。
很多古诗的歌颂都送给了西部。
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对我们来说,西部是充满新奇和陌生的所在。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西地平线上的几次落日。
【板书题目】
二、整体感知
1、文中记录了几次落日?
明确:除开头结尾外,共写了三次落日。
过渡:作者写了三次落日,三次都带给作者截然不同的感受。他到底是如何写落日的?第二次落日最复杂,先让我们共同来赏析。
三、文本研习(6—16自然段)
1、作者如何描写落日?突出了落日怎样的特征?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落日的句子。
师生明确,多媒体展示以下句子:
①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
(从色彩、形状、触觉的角度作静态描写,还运用了比喻。突出了落日毫无生气的特点。)
②整个一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的地方照耀着。说是白天吧,但是恍然如同晚上,说是夜间吧,在我们匆匆的回头中,分明有一个物什,在西天半空悬着。?
(运用错觉,幻觉描写,也突出落日毫无生气的特点。)
③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当时,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从色彩的角度作静态的描写,写出了壮丽的感受)
④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消失,一切又重归于死寂。
(从色彩角度进行描写,又由动态转入静态,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了落日奇幻的特点。)
学生找一个句子分析,随机让发言好的学生读分析的句子。齐读第③句。
师点拨并总结手法:
我们可以从色彩、形状写景,运用修辞手法,调动各种感官,突出景物的特征。这里又突出了落日的一种变化之美。
2、观赏了这轮落日,作者有哪些感受?
学生找句子,谈作者感受。
明确:
①这时我们的车停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
追问: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侧面衬托了落日的辉煌。
②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问:你如何理解“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这句话?
【点拨】你们看,起初落日毫无生机,在降落之前突然变得血红。
明确:落日让人想起人的生命走到尽头,人应当轰轰烈烈地辉煌地死去,而不应默无声息。这里,作者表达了对死亡的思考。
③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板书】壮丽 庄严 圣神
3、文中还写了其它内容。如何理解《泰坦尼克号》音乐、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①两次写《泰坦尼克号》音乐,用意是否相同?(生读第9、13两个自然段)
明确:不同。第一次渲染了死亡的气氛,悲凉的音乐与罗布泊的慌凉空旷以及太阳的灰白相谐调。
第二次渲染了庄严、神圣的气氛,由悲凉变为悲壮。
②问:为什么写约翰?克利斯朵夫?
追问:约翰?克利斯朵夫诞生于太阳,为什么写日落后紧接着写日出?
明确:日落是生命的消亡,日出则是生命的开始。作者想告诉我们,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日落也代表重生。情感转为激昂。
全班齐读。
4、小结
作者对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落日悲壮的美。
四、自主赏析
接下来,请同学们从第一次或第三次落日片断任选其一,找一两处触动你的句子或语段品读并加以赏析。
学生思考。
按照学生意愿,先集中讲一次落日。
⑴第一次落日
示例
①第2段:“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赏析:从色彩和形状角度作静态的描写,还运用比喻,突出了它又红又大的特点。
②第3段
赏析:从色彩和形状角度作静态的描写,突出了它柔和、美丽、安谧的特点。
③第5段(发言学生读此句)
赏析:a 作者对落日作了动态描写。我们平常以为太阳是静静落下去的,可是这里的太阳却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可见观察之细致。
b 作者又运用拟人的手法,说太阳“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不愿离去”。将落日写活了,使之具有人的感情色彩,很亲切,让我们想到它对人间的依恋也就是人对生命的留恋。
④第4段:“我们全都惊呆了。”
第5段:“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若一场梦境。”可见奇幻。
请一生总结刚才学生发言。
【板书】柔和、美丽、安谧
⑵第三次落日
问:第三次落日和前两次有何不同?
示例
①第17段(发言学生读)
赏析:没有直接实写落日,而是通过火烧云来写落日,这是侧面描写、虚写的手法。
追问:有什么好处?
明确:
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突出了落日灿烂、热烈、夸张的特点。虚写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
补充:徐悲鸿《万马奔腾图》以实画六匹马和飞扬的尘土来暗示万马奔腾。
②第21段
③第20段“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
问: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卑微”、“平庸”?
——他由落日联想到曾经在西部土地上发生的历史,联想到成吉思汗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造福了后人,所以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平庸。
追问:为什么要写成吉思汗而非平庸的人?
——使文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文章的内容。成吉思汗是英雄,衬托出落日的雄伟。
请一生总结刚才学生发言。
【板书】灿烂、热烈、夸张
五、齐读头尾两段
刚才我们赏析的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头尾两段写了什么。
生齐读。
问:有何特点?文眼是什么?
——照应、“世间有大美”。【板书】
六、总结
我们领略到的三次落日之美,是西地平线之美,是西部风情之美,也是西部历史人文之美。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怀。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同学们不仅学会作者写景的手法,还希望你们也从此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如果你懂得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便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七、课外作业
大自然时刻向我们敞开爱与美的胸怀,一个睿智的人,能从自然界发掘美,让生活更美好。
请同学们选择你熟悉的风景,写出它的大美。(300字)
【提示】写景抓住特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运用联想和修辞。
、【板书】
西 柔和 美丽 安谧 世
地 间
平 壮丽 庄严 圣神 有
线 大
上 灿烂 热烈 夸张 美
课后反思
作者描写的三次落日中,我个人认为第二次落日最难理解、也是对作者触动最大的。为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立足“抓住景物描写,感悟落日之美,体会手法对写景的重要性”的教学重点,选择第二次落日作为示例,让学生从写景的基本手法入手,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最后能够自主赏析,并在分析中解决教学难点。预设的课堂节奏是先紧后松,最终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亮点。但在实施过程中,突显出很多不足,值得我好好反思。
一、未能恰当点拨,教师压抑了气氛。示例投影出句子,第一个学生发言不好时,我应当明确地从赏析要点如“颜色(视觉)、形状、动静变化、感觉”进行点拨。发言的氛围是需要一开始就营造的。为了活跃气氛,也可先让学生举手发言,能自主举手的学生一般有一定的欣赏水平,他们的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再者,自己课前未能先观察一下地形,结果自己未能站在两组中间,一开始请学生发言就被动采取了开火车方式,压抑了课堂气氛。所以,原本设计为20到23分钟的“文本研习”环节拖到了28分钟。
二、引导不够是因为课前忽略了备学生。因为前面环节费时多,“自主赏析”环节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未能真正让学生认真思考,大都让举手的学生发言,学生亦不能畅所欲言。对回答有偏差的学生引导不够,一切都是因为课前对学生知识水平预估不足。所以,这堂课,对学生的写景写作有多大帮助,很难说。
三、未能灵活应对形势。学生分析了其中一次落日,如果讲得好,把教学重点落实好了,其实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我可以很灵活地把未分析的那部分内容留作课外作业。朗读不灵活,个别读太少,教师一直在挥舞指挥棒,学生中规中矩,未真正成为主体,教学气氛单调。
四、最后应对“大美”稍加解释,可再补充席勒的话:“真正美的东西,存在于自然,且要体现理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54975.html

相关阅读:《英雄潇洒走苍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