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4学年高一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模块调研考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甘肃省渭源二中2014-2014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
一、
1、“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 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 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 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从本质看,具有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2、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的货币需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 )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反比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 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
①自产自销的农产品 ②2010年1月15日,中国政府向海地提供价值三千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灾物资 ③中国向墨西哥援助的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物资 ④ 家庭用的天然气
A ①③ B ①② C①④ D③④
4 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很难申请到银行发的行用卡,因为银行信用卡是 ( )
A 商业银行对年满18周岁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 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C 商业银行对拥有房、车等资产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D 商业银行对喜欢提前消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5、 银行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有 ( )
①一般等价物 ②流通手段 ③储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在1台电脑与___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 )
A 2 B 4 C 8 D 16
7、 2009年3月8日,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大放异彩的的“击缶而歌”中的道具“缶”,在北京完成首场拍卖,首批1000个“缶”总成交价为5244.7万元,溢价率4667.9%,创国内产权市场溢价率最高纪录。道具“缶”的拍卖溢价高的原因是 ( )
①“缶”自身的价值非常高 ②“缶”的市场是卖方市场
③“缶”的市场是买方市场 ④“缶”的供求关系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8、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的时候,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用需求曲线来表示(见图一)。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图二、图三可以得出结论 ( )
A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低
B 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低
C 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D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9、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坚持等价交换的原则。这里“等价交换”是指 ( )
A 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B 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C 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的交换 D 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10、 在轿车市场上,价格战是低层次的竞争手段,但在中国现阶段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引导轿车行业进入技术和品牌深层次竞争的“发令枪”。中国轿车市场进行价格战“很有必要”的经济依据是 ( ) A价格的变动能刺激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提搞劳动生产率
B 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是价格上下波动
C 价格战能促使消费者理性消费
D 价格战迫使企业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1、“因为房子,我们害怕事业: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创业;因为房子,我们被迫啃老;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养育下一代。”“80后”青年的自嘲表明 ( )
A 我们的整体消费水平很低B 我们整体物价指数很高
C “被消费”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D 我国的消费结构很不合理
12、人人都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有人花钱如流水;有人精打细算;有人对名牌趋之如骛;有人注重实际,讲求实用;有人冲上流行,赶时髦;有人在各种诱惑和压力下不受干扰,自主决定消费行为。这说明 ( )
A 人们的消费心理具有复杂性B 消费是由每个人的个性决定的
C 消费需要社会作出统一的决定D 消费者要践行统一的消费观
二、非
13、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成为甚至连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遍的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7.19亿户。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销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价格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了千元一下。
(1)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手机生产企业应该怎样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7分)
14、材料一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全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增长图(扣除价格因素)
材料二 据统计,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2—2007年年均增速达到12.3%,比1997—2001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消费机构升级趋势明显,汽车、住房、电子通信等消费势头增强,旅游观光、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增长加快。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道理?(6分)
(2)运用所学只是对上述道理进行说明。(7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55318.html

相关阅读:2014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