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部动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厌学为乐学,学习就成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缺乏兴趣的课程。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不胜枚举,在此,我谈谈以下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幽默与讽刺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许多笑话、相声、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广告、漫画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只要恰当运用,便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时,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又如,我讲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时,给学生展示了漫画《无题》:一只大雁飞过头顶,两个射手为雁的吃法持弓相争,却不放矢,一个喊要烤着吃,另一个叫要炖着吃,结果,雁飞走了,机遇过了,如何去吃,只成了一句空话。再如,讲到消费者权利的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片断:“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原来是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群英荟萃,原来是萝卜开会”。顿时,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此外,还可通过谐音、归谬、移植等方式来增强教学的幽默感。总之,幽默的方式多种多样,并无固定模式,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二、疑问与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中语文,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一观点时,我采用马克思的一句箴言“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 *** 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防盗和防伪水平日益提高的根源要“归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用这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现象生动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在章回小说中,讲到精彩之处,往往设置悬念,使读者欲罢不能。在教学中,适时巧设悬念,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讲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个事例:二战期间,一位飞行员在空中伸手抓住了一颗呼啸而来的子弹。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

三、音乐与表演

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悦耳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学得形象生动。

表演,寓教于动、寓教于乐,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讲“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这一框时,我是这样做的:先布置任务,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本框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我说:“这节课我们就举行一次‘比比谁的本领大??银行系统职能竞选大赛’,希望同学们踊跃扮演不同的银行职员,进行这场内部较量。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代表一种性质的银行。下面开始准备,依次入场……。”学生的表演可以把单向的灌输和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化,把课堂教学推动高潮。

四、诗词与典故

诗词音韵和谐,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使人兴趣大增。如我在讲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告诉学生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一样,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样。并引用了一个有趣的例子:面对一朵花,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映日荷花别样红”;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赏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人在主观上却会想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巧妙地将哲理寓于古诗词的欣赏之中,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寓言典故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比如,可用杀彘教子和贾人渡河这两个典故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诚实信用的重要性;可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五、时政与热点

高中生思想活跃,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因此,政治课教学应该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政治课焕发勃勃生机。把时政材料融入课堂教学,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1、用于导入新课。在新课教学前,恰当地选取时政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知识悬念,为学好一堂课作好铺垫。例如,学习政治常识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时,我让学生先列举近期国际社会发生的热点时事;朝核问题第三轮六方会谈、25国领导人签署欧盟首部宪法条约、阿拉法特逝世、伊拉克举行大选等,并思考这些问题。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新课教学打下了基础。

2、用于讲授。政治课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较难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用一些时政热点材料,由学生进行分析,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例如,对于“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可以与经济常识中的商品基本属性、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宏观调控、消费者的安全权等知识点结合;也可以与哲学常识中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联系的观点等知识点结合;还可以与政治常识中的我国国家性质、职能及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党的性质、宗旨等知识点结合。

3、用于练习和作业。在教学中,要选取有时政热点问题作背景材料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和作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以适应高考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趣,与时俱进营造政治课教学的碧海蓝天,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喜爱的、充满魅力的学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60652.html

相关阅读:赢在高中起点之心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