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南昌三中2015—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适合题意的一项。 1.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 中央集权制 D. 郡县制2.山东省经常被称为“齐鲁大地”,这渊源于( )A.商代曾在山东建都B.西周分封的齐鲁两国统治中心都在山东省C.山东省的行政区域与齐鲁两国的封地完全一致D.商代曾经在山东省建立齐、鲁两个诸侯国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这句话体现了西周大宗、小宗的关系。对此制度,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B.上级与下级的关系C.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D.不同宗族的大小关系4.下列关于秦朝时期郡守和县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把自已的职务传给嫡长子 B能在自己的辖区内建立武装 C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D.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6.西汉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的措施是( )A.“削藩”建议的采用 B.“七国之乱”的平定C.“推恩令”的实施 D.“大一统”思想的形成7.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A.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B.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8.“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9.“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10.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尺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1.宋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却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B.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C.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D.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宰相权力的分割 皇帝权力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14.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 王位世袭制度B. 中央集权制度C. 选官制度D. 监察制度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6.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 于是, 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 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 ”这是对哪一改革的评价( )A. 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里克利改革 D.议事会改革17. 伯利克里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他个人的才能。”该材料最符合古代雅典史实的是( )A.公民个人才能决定能否显露头角 B.公民个人才能决定能否担任荣耀的公职C.人的价值决定能否担任荣耀的公职 D.阶级地位决定公民才能和价值18. 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代雅典( )A.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B.尊重雅典公民个人意志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19.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体系 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C.成文法-习惯-法律体系—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20. 美国有个史特拉奖,每年颁给最成功也最荒诞的诉讼案的原告律师和白痴陪审团。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直接源于古代哪国的法律( )A.希腊 B.罗马C.中国 D.雅典《十二铜表法》第五表中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从根本上A.保护私有财产 B.追究刑事责任 C.体现公共意志 D.保护监护人权利. 把新的内容装进传统的外壳,使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该国国体中最大的特点。近代以来该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该国是( )A.美国   B.法国C.中国 D.英国《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④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 2010年5月,英国工党领袖布朗辞去首相职务,改由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接任首相,这说明( )A.英国国王对布朗不信任B.布朗失去了工党的信任C.工党在议会选举中失败D.卡梅伦在首相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制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平常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一一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宋、明三代的官制有何相同之处?(4分)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2分) (2)材料反映的明朝制度同汉、宋两朝相比有何不同?(2分) (3)简述三朝上述措施的共同进步作用?(8分) 27.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异,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续资治通鉴》材料二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分)作者对此看法如何?(7分)(2)材料二中明朝为防丞相“擅专威福”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2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材料二 英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时间情况或改革措施1832年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1884年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1918年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69年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材料三 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时间情况或改革措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1920年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1970年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1971年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材料四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请回答(1)材料一中占90%是哪些人江西省南昌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672068.html

相关阅读: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