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4-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啮(niè)齿 步履(lǚ) 同谋(móu) 流淌(tǎng)
B.间或(jiàn) 形骸(hái) 炮(pào)烙 朱拓(tà)
C.衣褶 (zhě) 债券(quàn) 偿(cháng)还 誊(téng) 写
D. 荧(yíng)光 守恒(héng) 膨(péng)胀 损耗(hào)
⒉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我步步逼近这熟悉又陌生的故土时,我仿佛嗅到了游荡在童年里的空气,散落的记忆渐渐地丰满起来,我似乎跑步于倒流的时光中。夜读的况味是那么富有情趣,那么亲切温馨,怪不得前辈文人们念念不忘,所论读书的篇章中时时提到“夜读”的情景,让后来人遥想追思不已。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即将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我心中所有的不快都涣然冰释。
A.散落 B.况味 C.手足无措 D.涣然冰释
⒊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75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运行速度最快的国家。
B. 为依法严惩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国务院公布了修改后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C. 在广州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飞人刘翔的栏间节奏又回到了巅峰时的感觉,人们记忆中的那道红色闪电又回来了。
D. 在推进工资改革过程中,“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支持将会逐步减少,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会被最终推向市场。
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 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A. 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 ③④①②⑤ D.⑤④①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小题。(22分)
张起岩,字梦臣。年弱冠,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乙卯进士,除知登州事。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台臣①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②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
文宗亲郊,起岩充大礼使,导帝陟降,步武有节,陪位百官,望之如古图画中所睹。帝甚嘉之,赐赉优渥。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③,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
顺帝令中书铨选官员,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御史台奏除浙西廉访使,不允。已而擢陕西行台侍御史。将行,复留为侍讲学士。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滹沱河水为真定害,起岩论封河神为侯爵,而移文责之。复修其提防,瀹其湮郁,水患遂息。拜翰林学士承旨。右丞相别里怯不花④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
诏修辽、金、宋三史,复命入翰林为翰林学士承旨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张起岩列传》,有删改)
【注】①台臣:谏官,此特指元朝行御史台的长官。②倒剌沙:回回人,元泰定帝时任中书左丞相。③上变:进京告变。1332年,元宁宗死,元顺宗未立,有人进京告变,诬告说京师以南有某大臣马上就要起兵。④别里怯不花:元顺帝时担任右丞相。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 值:值班
B.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 罔:迷惘
C.帝甚嘉之,赐赉优渥 渥:丰厚
D.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杜:拒绝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 讽词臣言台章之非
B.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 今以奉职获戾
C.复留为侍讲学士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
D.起岩即摄衣而起 而移文责之
⒎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张起岩“耿直无畏”的一组是 (3分)
①久之,听断明允 ②起岩廷争愈急
③导帝陟降,步武有节 ④将行,复留为侍讲学士
⑤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⑥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
A. ②⑤⑥   B.①⑤⑥  C. ②③④  D.①③④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担任县学教谕时,张起岩因为灭蝗虫有功、办事公平果断而得到百姓的认可。
B.张起岩通过三次上奏章据理力争,让皇帝最终坚持弹劾了中书参政杨廷玉。
C. 张起岩打击豪强,抨击封河神为侯爵的迷信活动,疏通河道,为人民平息了水患。
D.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意欲报复御史,张起岩据理力争,听到的人都为张起岩壮胆。
⒐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4分)
复 命 入 翰 林 为 翰 林 学 士 承 旨 充 总 裁 官 史 官 有 露 才 自 是 者 每 立 言 未 当 起岩据 理窜 定 史 成 年 始 六 十 有 五 遂 上 疏 乞 骸 骨 以 归 后 四 年 卒 谥 曰 文 穆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3分)
②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3分)
⒑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⑴概述诗人表达的情感。(3分)
⑵本诗颔和联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⒒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0.5分,共6分)
⑴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⑵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⑶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⑷ ,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⑸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⑹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⑺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⑻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2—15题。
真与假的相互制约
孙绍振
艺术的真实,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真,它不是绝对的不掺一点“假”,相反,只有在假定形式中,真实性才能更充分地发挥。
生活不经过一番改造是不能成为艺术形象的。创作劳动主要就集中在改造这一点上。白石老人画虾,不止一次地减少了腹下节足的数量,米开朗琪罗放在梅提契的墓上的青年男子的雕像超比例地延长了弯曲的腰身和手臂,二者不但没有导致虚假,反而达到更高的真实。白石老人关于绘画艺术有过名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俄国伟大画家苏里柯夫学素描时,他的老师契斯恰可夫对他说:“要尽可能地接近实物,可是绝不能一模一样,因为要一模一样,结果反而弄得不像。”艺术的辩证法就是这样奇妙,为了使艺术更像生活,却要敢使艺术不像生活。艺术是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建国初期,有个地方剧团片面地迷恋于生活区的逼真,在演《牛郎织女》时,让真牛上台,结果那牛并不能理解牛郎的激动心情,弄得牛郎不能专心向织女殷勤,一直处在提心吊胆的尴尬状态。这时,真牛却留下一堆粪便,扬长而去。这种真牛反而不如一条没有实用价值的牛鞭子(装饰着彩色流苏的)来得真实。
作家的劳动对象就是生活中逼真的素材,作家的劳动实践就是要把生活逼真改造为艺术的真实。
文学创作的真实是一种虚构的真实。文学要把普遍分散地存在的逼真改造成为特殊的具体的人物情景和过程,就不能不突破真人、真事、真物的局限。所以曹雪芹要把真事隐去(甄仕隐)而公然声明自己所写的是满纸荒唐言,是假语村言(贾雨村)。这可以充分说明在艺术作品中生活的真实性是受艺术的假定性制约,没有了艺术假定,也就不能有生活的本质。
要获得文学创作的能力,就是要获得艺术地进行真实的虚构的能力,而不是照搬生活的能力。初学写作者如果被生活的原始素材逼真的森严性吓住了,不敢突破真人、真事、真物的局限,他的才能就可能受到束缚,他的想象、他的感情就很难得到自由的发挥。
世界文学史画廊中最伟大的典型都不完全是生活的逼真的实录,它们都有“臆造”、“臆测”、“臆象”那样的特点,都是一种“逼真的幻觉”。表面上看来都有一点不现实,畸形、怪诞,不像话,不像真正存在过的。唐?吉诃德,奥勃咯摩夫、浮士德、高里奥、哈姆雷特、玛丝洛娃、贾宝玉、阿Q,好像都有不现实的“臆造”的特点,但恰恰又是最能叫人着迷的魅力。就像中国画中的泼墨画,不能作细节的追求,但又是给人以淋漓尽致的艺术享受的。相反,那样过分拘泥于生活逼真,过分照搬现实场景的,例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样的作品和那些“极镂绘之工”的咏物诗一样,反而显得艺术格调不高,不及《红楼梦》中那些带着神秘色彩的太虚幻境、通灵宝玉、和尚道士之类的吸引人,甚至不及《聊斋》中的狐媚鬼道动人。丹麦的许多现实性的小说也不及安徙生的童话动人。艺术如果完全排除了假定性就不成为艺术了。真正的艺术常常带有写意的色彩,写意就是不太拘泥于形,让客观生活与主观思绪融合起来按着形式的轨道酣畅地运行。也就是《文心雕龙?神思》所以的“神与物游”。搞文学创作,光有“物”(生活)不免粗糙,光有“神”,是抽象的,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可能有一种自由酣畅的笔墨。这种笔墨的气韵不光来自生活,也来自作家,它不为生活所拘,不过分贴紧生活,而是在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的轨道上飞旋。艺术之所以能围绕着生活的太阳公转,是由于它本身还以自己为中心在自转。
(选自孙绍振《审美形象的创造》,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⒓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艺术就是使艺术不像生活,如果艺术像生活就不是艺术了。
B.文学创作如果照搬真实生活,就很难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想象。
C.文学创作应贴近生活,不应脱离生活,但是又要和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给人艺术享受。
D.艺术的真实要求我们创作时不要掺杂假的东西,否则,艺术的真实性就难以体现。
E.《聊斋》中的狐媚鬼道和“极镂绘之工”的咏物诗、丹麦的许多现实性的小说一样,艺术格调都不高。
⒔不能说明“生活必经过改造才能成为艺术形象”的一项是 (3分)
A.白石老人画虾故意减少腹下节足的数量。
B.米开朗琪罗超比例延长雕像的腰身和手臂。
C.《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太虚幻境的描写。
D.建国初期地方剧团牵真牛上舞台表演的行为。
⒕什么是艺术的真实?作者认为如何实现艺术真实?请作简要阐述。(4分)
⒖作者认为,如果要创作出经典作品应当怎么做?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5分)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李丹崖
她是一个自卑的孩子,不爱和别人交往,许多小伙伴也对她敬而远之,更可悲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也差得一塌糊涂,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至少能错三遍。
她有自闭症,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许多同学开始排挤她,大家认为,她是一个闷葫芦,和她在一起,自己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低落起来。她也察觉了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一个人搬着课桌,挪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也觉得自己仿佛搬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事不关己的,她关心的只有窗外的世界,静静的泡桐花开了,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鸟儿们在树间做了巢,每天啁啾地唱着,嬉戏着……她是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她是个烦恼的绝缘体。
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许多候鸟已经南迁。积攒了这么久,她第一次在一个课间痛哭流涕,她哭着说,都走吧,就连鸟儿也会抛弃她,曾经的一树新绿也变成了满眼枯黄,上帝为何非要给我一个黯淡的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姓徐,长得特像徐静蕾,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暗地里叫她“静蕾老师”。静蕾老师的第一堂课是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游戏,用黑板擦作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或者是写一篇作文。
随着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响起,接力开始了,很快就传到了她。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不知不觉中,黑板擦落在她的桌子上。她先是一愣,继而听到同学们的欢呼声,那欢呼声带着一种刺耳的嘲弄。她不会唱歌,按照“游戏规则”,她选择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交上去。静蕾老师是个非常和和蔼的人,对她说,没问题,即使第二天交不上来,只要用心了,写多少都可以。
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老师看——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家嫁到了外乡,父辛给她们娶了一位后妈,尽管后妈对她很好,但是,她总觉得那是一种虚伪。六岁那年,她的父帝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是,她选择了沉默。她在作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她是一棵孤单的小草,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第二天,静蕾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不仅按时交上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静蕾老师却只字未提。那天,静蕾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讲桌下的第一排的位置,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从那天起,她仿佛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与她交往,学期结束,她还做了班长。
后来,她考上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堂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也许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静蕾教师在她的作文里给她的评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6期)
⒗ 小说的第一自然段起什么作用?(4分)
⒘文学创作中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试赏析本文标题“草是风的一面旗帜”的妙处。(6分)
⒙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其实应该是“静蕾老师”,你觉得有道理吗?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5分)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
经络究竟是什么东西?
方舟子
①中国传统医术之所以始终在臆想和经验之间徘徊,未能跨进科学之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人体解剖学知识。中国古代医生只热衷于背熟经典著作的论断,很少有人觉得还有去解剖尸体对人体器官做实际观察的必要;即使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也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愚昧观念,不敢真对尸体动刀子。
②但是在上古时期中国的医生显然是可以对尸体做解剖的,因为《内经》有“若夫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说法,以及《难经》对一些人体器官的形态、尺寸和重量都有具体的描述,虽不甚准确,但显然是解剖而得的。只要对尸体做过解剖,就不可能不注意到有一些线路遍布全身,即血管和神经干,为何中医经典著作对此没有任何描述?其实有的,只不过它用的是别的名称——经络。
③现在有人说经络是具有特异功能的古人“内视反观”而发现的,其实《内经》说得明明白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也就是说,经络是通过对活人外表的度量和尸体的解剖发现的,而且十二经脉中都含有血,只不过里面的血有的清有的浊有的多有的少,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所谓经脉就是指的血管。《内经》还有“脉者,血之府也”的定义,此后的中医经典著作也经常见到“血之随气,循环经络”、“血循经脉”等说法。
④中医号脉,号的是十二经脉中的“手太阴肺经”,并称脉的跳动是气的运行。但是他们号的地方,明明就是桡动脉,所谓气的运行,也就是动脉的搏动。《内经》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这个数据虽然不准确(呼吸频率和脉搏频率的比大约是1∶4),但也证明了所谓经脉就是血管,脉动就是动脉的搏动。
⑤那么为什么中医会认为经脉除了走血同时还走气,有的经脉血多气少,有的经脉血少气多呢?这也是由粗糙的观察所导致的:在人死后,动脉中的血迅速排空,在解剖尸体时会发现动脉是空的,只有静脉中含有血,这让研究者误以为动脉不是运输血而是运输气的。古希腊医学也有这样的误会,认为动脉的作用是供“气”,静脉的作用才是供血。因此动脉的搏动,就被中医当成是气的搏动,号脉因此被中医认为能探测出人体气血、脏腑的状况,能够借以诊断出种种疾病,甚至连妇女的怀孕、绝经都号称能号得出来,无限地夸大了脉搏的重要性。
⑥在现代解剖学传入中国,人们发现古人所描绘的经络图与现代解剖学所发现的血管、神经的分布都不符合之后,有人就认为古人所说的经络是一个现代解剖学还没有发现的系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验证这一系统的物质基础。但这些研究都是抱着先入为主的想法,进行“循经”测量的,实验设计本来就有问题,实验结果也就无法令人信服,无法获得国际生物医学界的认可。
⑦有人认为针灸的有效性证明了经络理论的正确性。这个推理是错误的。许多实验已经证明针灸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发挥其作用的,与“经络”无关。
⑧其实正如一位临床医生所指出的那样,用简单的推理就可以否定这个神秘的经络系统的存在。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局部、每一个层次的神经解剖和血管解剖,如果误伤了神经、血管,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却没有一个外科医生下刀时需要了解经络,不必担心他的刀会割断经络、会刺伤穴位。经络据称对一根小小的毫针都会有反应,为何会对粗鲁的手术刀倒无动于衷?经络为什么不怕手术刀?合理的答案是所谓的经络并不存在。根据经络理论,人的下肢分布了六条最重要的经脉,分别属于脾、胃、肾、膀胱、肝、胆等最要害的脏腑。但是,双下肢截肢的病例并不少见,病人除了不能行走外,其他生理功能与常人并无二致。这一简单的事实也说明了经络理论的荒谬。
⒚文章为什么先从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说起?(4分)
⒛根据文意,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⑴第③段中引用中医经典《内经》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3分)
⑵第⑤段中为什么要提到“古希腊医学也有这样的误会”?(3分)
21.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却在文章开头说中国传统医术“始终……未能跨进科学之门”,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将下面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6分)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23.根据 提供的上联(或下联),补齐下联(或上联)。(6分)
⑴ ,他日图强展雄风
⑵无情岁月增中减, 。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以“没时间”或“有时间”为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4——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段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2D3B4D5C
⒍B(介词,因为。A 他,代词/的,结构助词;C动词,担任/介词,“为……所”表被动;D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⒎A(①表示张起岩办事公平;③张起岩主持仪仗威严;④顺帝留任张起岩。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⒏C (A“张起岩因为灭蝗虫有功”错误,强加因果 ;B“通过三次上奏章”错误,三次奏章实际并未上报。 D“听到的人都为张起岩壮胆”应为“听到的人都认为张起岩理直气壮”。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⒐ (10分)
⑴复命入翰林/为翰林学士承旨/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每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⑵①如果能够让张教谕担任真正的县令,我们还会担心什么呢?(得分点:“得”1分,“何患”宾语前置1分,大意1分,共3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②有一不法男子进京告变,说部使者中有人欲图谋不法的事情,经查证(他所说的)都是假的。(得分点:“妄”、“按”各1分,大意1分。共3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参考译文】
张起岩,字梦臣。等到二十岁时,他担任福山县学教谕,适逢县官去灭蝗灾,将县里的政务交给张起岩代理。时间一长,他言行果断办事公平,那些老百姓争相着说:“如果能够让张教谕担任真正的县令,我们还会担心什么呢?”他考中延?乙卯的进士,他被任命为登州知事。
中书参政杨廷玉因有错被台臣弹劾,台臣在朝堂上奉旨逮捕了他,并把他交给下属官吏。丞相倒剌沙痛恨那台臣弹劾他的同伙,用尽全力诬蔑台臣欺君罔上,想要求重新授杨廷玉官职。张起岩新任台臣,但他向皇帝上奏章道:“台臣按法例弹劾百官,论述朝政,这是他们的职责让他们这样做的。现在他们因为奉行职责却被强加罪责,法纪被歪曲,正直的人不敢说话,忠良的人会寒心,这确实不是盛世所应该出现的事情。现在台臣遭谴,公理被堵塞,怎么说是效法维护祖宗的法规呢?”张起岩三次呈上奏章,都没有报到仁宗手里。张起岩上朝时又与倒剌沙发生激烈争论,仁宗被他的言行所感动。
元文帝亲自巡视京郊,张起岩任大礼使,引导皇帝登降、步伐进退等有礼节,仪仗威严,陪同的百官,那气势远望去好像是古代图画中所看到的一样。文宗非常赞赏他,事后赐给张起岩丰厚的物品。元宁宗死后,燕南突然起牢狱之灾,有一不法男子进京告变,说部使者中有人欲图谋不法的事情,经查证(他所说的)都是假的。主管法司的说:“唐朝律法就有谎报者不被治罪的先例。”张起岩愤然对同僚说:“现在君主尚未即位,人心惶惶,如果不马上杀这个人,来杜绝此类奸邪的计谋,我担心有碍大计。”督促有关部门备文定案,京城人都安定平静,秩序良好,国家大局不久就安定了。
元顺帝下令中书省选拔官员,张起岩推荐了一名儒士,右丞相不高兴,起岩也提起衣襟就起身,丞相认为起岩触犯了自己。御使台上奏请求任命张起岩为浙西廉访使,顺帝不同意。不久,提拔张起岩为陕西行台侍御史。张起岩即将上任时,又被留任侍讲学士。后转任燕南廉访使。张起岩打击豪强,不容许放高利贷,为贫穷百姓出了怨忿之气。那时,真定一带百姓深受滹沱河水的水患,张起岩评议把滹沱河神封为侯爵的事情,就写文章谴责这迷信的做法。又派人修堤筑坝,疏通淤塞的地方,水患于是得以平息。之后,张起岩拜翰林学士承旨。当时,右丞相别里怯不花被台臣纠劾,被顺帝罢官。不久,别里怯不花再度为相,向顺帝谗言台臣是非,张起岩在上朝时与别里怯不花据理争执,听到的人都认为张起岩理直气壮。
  (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张起岩再次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承旨,为总裁官。史官中凡有自以为是的,每当立言不当,张起岩总是据理力争。三史修成,张起岩已是65岁的老人了,于是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后四年逝世,谥号为文穆。
⒑⑴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和虽独自隐居山中深感孤独寂寞但仍有归隐之意。(2分)
⑵颔联和颈联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1分)“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王维对隐逸生活的喜爱。(1分)
⒒⑴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 灭 ⑵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⑶杨柳岸,晓风残月 ⑷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 ⑸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⑹镜中衰鬓已先斑 ⑺唯见江心秋月白 ⑻剑阁峥嵘而崔嵬
⒓B.C.(A.艺术应当就“像”生活;D.第一自然段说的是艺术的真实可以掺杂假的东西的;E.说《聊斋》中的狐媚鬼道艺术格调不高不符合原文意思。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⒔D.(这是过分追求生活真实的范例。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⒕⑴艺术的真实是一种虚构的真实,是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⑵艺术只有在假定形势中才能发挥真实性,因为生活的真实性受艺术的假定性制约,没有艺术的假定,也就不能有生活的本质。(每答对一点2分,共4分)
⒖⑴要深入了解生活不能曲解生活,让生活具有深度和广度。⑵必须突破生活真实的局限,不拘泥于生活的逼真,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艺术真实的虚构。(每答对一点2分,共4分)
⒗①内容上交代写作对象,突出她的自卑、孤独,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结构上与后文她的自信合群形成对比。(每答对一点2分,共4分)
⒘①标题运用比喻修辞,纤弱的小草在风中没有伏倒,而是像旗帜一样在风中飘扬,突出了小草挺拔刚健的风姿,突出小说克服自卑走向自强的主旨;(3分)②这句话是当年静蕾老师给主人公的批语,又是主人公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的课题,在结构上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内容上体现了爱的接力。(3分)(共6分)
⒙示例1:没有道理。(1分)小说的故事情节是以“她”的成长发展为主线展开的,(2分)“她”从“一个自卑的孩子”成长为母校的教师的经历,与小说的主旨——宣扬自强自信——契合,所以小说主人公应该是“她”。(2分)(共5分)
示例2:有道理。(1分)静蕾老师虽然出场少,但却是“她”发生转变的关键,静蕾老师善意的言行让“她”获得了新生。(2分)深谙教育艺术、充满爱心的静蕾老师理应是这曲教育之歌、爱之歌的主人公。(2分)(共5分)
22.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 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王力先生认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王力先生认为,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每个句子2分)
23.⑴今朝奋发立宏志 ⑵有味诗书苦里甜(每句3分,平仄可不作过严要求)
24.
评分要求:
要符合记叙类文章的一般要求: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73263.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滨州市重点中学2014-2014学年高一语文4月模块考试试题(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