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第1课相同)

落实课标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

1、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面临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带来思想的大解放,

2、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

3、阶级条件:社会变革导致阶级关系变动,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分别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见解;

4、政治条件,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没有一统的思想形态,各国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需要,纷纷网络人才,养士成风,宽松的局面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环境;

5、文化条件: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士人阶层壮大、活跃。

6、科技条件:自然科学领域成就突出,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7、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4个思想要点:仁政学说——思想核心;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养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评价: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亚圣”;《孟子》一书在唐代被当作经典,在南宋被列为四书,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荀子:4个思想要点:“明天人之分”与“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

“性恶论”;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治国思想;民水君舟思想。

评价:综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长时期被视为儒家异端;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子和墨家

1、墨子的8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上天、节用、节葬。

2、评价:墨子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墨子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取征引;战国之后趋于没落。

四.庄子和道家

1、3个思想要点:哲学观点:齐物(任何事物本质相同);人生态度:逍遥(旁观、超然,无所恃);天人关系:不相胜(人必然顺从自然)。

2、评价:不仅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贡献,在文学和美学方面也很有建树;他的寓言和散文蕴含哲理,具有神奇浪漫风格,对后世文风有深远影响。

五.韩非和法家

1、5个思想要点: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以法为本,主张法治。

2、影响:韩非的主张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吴起:文德与武备兼重的战略思想

2、孙膑:强调把握战争规律,取得桂陵之战胜利;重视人的作用;创造利己形势;著有《孙膑兵法》,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七、“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

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后世思想文化的基础,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传统哲学的基础,法家变革的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因而,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断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75961.html

相关阅读: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