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泾县二中高一10月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泾县二中10月高一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9月1日胡锦涛与夫人回安徽老家祭祖龙川村是位于皖南绩溪县胡姓聚族而居的船形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锦”字辈已有48世。这里有历经千年的古祠堂,有一门三尚书的古牌坊2. 《三国演义》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皇叔”身份尊为正统,代表正义,匡扶汉室;而曹操、孙权等是要汉室,所以是汉贼。9.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实质的不同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10.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 C.忠君思想 D.11.《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12.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大臣的在朝廷位置的变化说明 A.临朝制度不断完善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 ①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1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决策机构的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废除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1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A.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 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D.汉宰相掌实权,唐宰相形同虚设1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是指 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17.下列古代的官职,按其职能分组,职能作用不相同的一组是A.太尉、通判 B.丞相、参知政事 C.御史大夫、刺史 D.郡守、巡抚 18.导游在某旅游景点介绍道:此处是古代君臣“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的场所。该“场所”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19.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20.“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强化君主专制C.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21.“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民主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乙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丙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丁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甲 B.乙 C.丙 D.丁, 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 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 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 罗马对商品交换严格限制25. 研读右图,图示内容表明克利斯提尼实行的陶片放逐法 A.是维护民主政治的强有力武器 B.有利于淘汰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投票作出的判决未必: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A.问题形成B.史料收集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30.古代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根本推动力是A.法学家的不断努力B.维护统治的需要C.平民的要求和斗争D.社会的不断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立二等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溢以至溢,小者荒淫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丧国。——《汉书 诸侯王表》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史记 吴王濞列传》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曰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汉书 主父偃传》请回答: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分封诸侯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的分封制使西汉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相比所发生的变化。(4分)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西汉为解决王国问题,分别提出的不同方案以及出现不同的结果。 (8分)(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能够最终解决王国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古希腊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 ——马克思材料二 罗马以前,整个古代世界都有一个视觉盲区,不知道“私人”的存在。即使希腊人的公民资格,也只是从城邦分享什么,而不是在城邦之外拥有什么。后来罗马人由于面对商品经济中私人交往的过于活跃,不得已,第一次将整个法律体系区别为“公法”和“私法”。这却开启了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当时谁也没有在意……到了1649年英国革命,两次内战确实乏善可陈,最有意思的章节是在1688年,赶走了一个国王,却迎回了这个国王的女儿和女婿……开创了权力不流血更替的惯例……而美国人自己却认为……1775年至1785年动枪动炮是革命,但是1787年宪法制定以及伴随宪法在全民投票中发生的政治辩论,则更是革命,而且是更重要的革命。 ——朱学勤《这一千年的革命》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古希腊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的含义。并以雅典为例,谈谈你对“古希腊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的看法。(10分)(2)概括在材料二中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开启了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的主要史实。(6分) 参考答案题号答案CABBDDAD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DCCBADB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BCCDDCDC 31.答案 (20分)(1)“惩亡秦孤立之败”“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4分)实行郡国并行制。(2分)诸侯势力膨胀,严重影响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2分)(2)前者采取强制削夺办法;后者主张采取缓和的办法。前者使矛盾迅速激化,引发“七国之乱”;后者达到了削弱王国,使之无力对抗中央的目的。(8分)(3) 原因:汉武帝能解决王国问题 一是举措得当;二是汉武帝统治时的强盛。如果没有上述条件,单靠“推恩”是不会奏效的。(4分)32.(20分)答案(1)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进入“民主时代”,同时还迎来了古希腊经济、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4分)认识观点一:不是最美好童年。古希腊的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泛滥的民主存在弊端,导致城邦的衰落。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认识观点二:是最美好的童年。主要从雅典民主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去谈。(答案略)认识观点三:有合理的成分,也过于绝对化。综合观点一和二谈。(以上认识言之成理即可6分)(2)主要思想:静悄悄的社会变革有时比轰轰烈烈的革命更能推动社会进步。(4分)史实:罗马法的划分有利于完善法律体系,化解社会矛盾;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安徽省泾县二中高一10月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813638.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邹平县魏桥中学下学期高一自测历史试卷(暂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