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3学年度余姚中学 高一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第 一 学 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2.“夏朝设秩宗,商朝、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度4. 9月13日上午,胡锦涛首次回到祖籍地安徽省绩溪县的龙川村,并与夫人刘永清一起去了胡家祖宅,观瞻了胡氏宗祠,并一同前往祖坟祭祖。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 C.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团结 D.等级森严,小宗要服从大宗“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gkstk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将王翦悉定荆江南地,降百越之君,置余姚县,属会稽郡。“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B.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C.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9.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主要目的在于: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陈平丞相游士周勃太尉吹鼓手樊哙左丞相狗屠灌婴太尉布贩表乃根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整理而成。gkstk此表反映的现象是A.皇帝重视将相 B.C.将相布衣 D.gkstkA.工部 B.礼部 C.户部 D.吏部12.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A. 都察院职掌与汉武帝时期的十三州部刺史职掌相同gkstkB. 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的耳目、工具C. 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纠劾百官,为地方监察机构的上级机构D. 反映明朝时期监察机构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20.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gkstk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21. 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料中可得出的最确切信息是:A.?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 B.?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 C.?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 D. 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22.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观点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 .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 D.获得最惠国待遇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25.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26. “……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该条约规定反映出?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他得出这一结论的A.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无法有效统治 B.欧美、日本各国缺乏殖民统治经验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巨大力量D.世界舆论强烈谴责对华“瓜分一事”“战斗开始不久,旗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整个舰队就失去了指挥……”针对材料所描述的战况,下列相关叙述最准确的是A.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B.此次战役我方主力丧失殆尽C.该战役结束后, D.此次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英国公使欧格讷注意到,北京的“大臣们……坚持必须让李鸿章特使采取主动,而大臣们将批准他所作出的任何决定。”?到了向日本割让台湾的时候,朝廷又命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前去办理。李“对此非常生气和吃惊,这表明北京感兴趣的是把人们对条约的全部憎恨都加在他和他的亲属身上。”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清政府中枢迫于压力,力图推卸责任B.满清政府依赖和信任李鸿章家族C.太平天国运动后,汉族官僚把持朝政 D.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名望上升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gkstk卷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三小题,第31题12分,32题16分,32题12分,共40分)31.(12分)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采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古代行政区划史》请回答:(1) 结合材料一说明今天的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什么样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2分)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是如何对山东进行管辖的?(2分)(3)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种什么发展趋势?(2分)你是如何评价这一发展趋势的?(4分)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明夷待访录》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泄漏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秘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请回答:gkstk从材料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材料与材料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材料回答军机处?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gkstk余姚中学2013学年第一期高一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答案一浙江省余姚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8271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