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杭州二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地理试卷命题:高二年级组 校对:高二年级组 审核:高二年级组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分,考试时间分钟。第Ⅰ卷(选择题)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银河系 .总星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A....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A.光球层和色球层 B.色球层和日冕层C.光球层和日冕层 D.日冕层和色球层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①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在低纬度地区能看到极光现象③产生“磁暴”现象④诱发地震和火山爆发,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5.某天文台于9月21日24:00点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某恒星,若望远镜固定不动,则9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时应是(下左图示意)A.23点 B.23点56分 C.0点4分 D.23点4分6.上右图为南极俯视图,图中四个平行箭头指向东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7.下图中正确表示南半球风向的是 假设人类从宇宙中寻找到两颗与地球大小、表面环境差不多的行星,并让它们来到太阳系与地球同轨道绕着太阳公转,如下图,这两颗行星经过改造后可作为人类的栖息地,其基本数据与轨道参数如下表所示(为方便对照,地球的数据附在表中的最后一行作为参考)。依据图表,回答8-10题。?自转周期(小时)黄赤交角(度)大气压力(atm)卫星数甲行星42240.81乙行星20651.22地球2423.51.018.上述材料中所涉天体系统的层级共有gkstk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9.乙行星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为 A.23.5°~90° B.25°~90°  C.65°~90° D.67.5°~90°10.甲、乙、地球三颗行星中,昼夜温差最大与最小的行星分别是A.甲、乙 B.乙、地球   C.甲、地球 D.地球、乙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回答11-12题。11.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12.选择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主要原因A.避免高纬国家无法参加B.人们放假,有机会参加C.3月国际重大节日较少D.3月气候已经比较温暖右图是6.22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13.能正确表示杭州所在经线日出时刻随纬度变化的是A.a B.b C.c D.d14.此时,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杭州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5-16题。15.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 全球昼夜平分 B. 北半球为夏 C. 太阳直射10°S 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16.北京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甲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乙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17.甲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乙图中的A.b①     B.a②      C.e③       D.d④18.有关甲图地形、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 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形态是外力长期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B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内力作用C内力作用表现为地震、D.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重力能20.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C.背斜顶部受张力大,容易被侵蚀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21.若欲在图示地区建一东西向隧道,只从自然条件考虑最合理的选择是A.甲处B.乙处C.丙处地下D.丁处地下22.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情况及顺序是①地壳的水平运动 ②地壳的岩层断裂(断层) ③地壳的下降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23.地球上南北半球自东向西流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流两岸受侵蚀较大的是A.都在北岸  B.都在南岸 C.靠近低纬的河岸D.靠近高纬的河岸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oW~60oE之间。读图回答24-25题。24.⑤板块是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2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 B.安第斯山 C.落基山 D.阿尔卑斯山26.下列选项与右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作用C.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右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据此完成27-28题。27.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A.喀斯特地貌 B.风蚀地貌C.沉积地貌 D.火山地貌28.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结合下面实验完成题。图中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25℃B.12℃C.10℃D.8℃30.青藏高原低主要是吸收哪部分少所导致的A.①B.② C.③ D.④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31-32题。31.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A.甲   B.乙  C.丙     D.丁32.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A.市区   B.远郊C.郊区   D.农村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材料一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下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材料二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A. B.黄土高原的沟壑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丙区域(图中左下角处)侵蚀作用强度小于甲区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甲区域几乎无天然植被覆盖B.甲区域地形起伏大C.丙区域降水多、温度较高D.丙区域的人类活动少、植被覆盖率高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B.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有利于高空飞行图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此分析回答题36.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下图中正确表示图乙处等压面图的是38.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A.甲乙丙丁B.甲丁丙乙C.乙甲丁丙D.丙丁甲乙39.关于甲乙两地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温较乙地气温高B.乙地空气对流较甲地显著C.乙地较甲地更利于污染物的扩散D.甲乙之间的风向大致为西南风 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第40题。40.关于a、b、c、d(都在北半球)四点说法正确的是A.a地风向为西南风,风力最大B.b风向为偏北风,风力最大C.c风向为东南风,风力较小 D.d风向为西南风,风力较小第Ⅱ卷(选择题)4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________,二者都是流水________________地貌。(2)若甲、乙两地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丙图中__________处分布,乙在丙图中 处分布。(3)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按照颗粒物大小的分布规是 ,原因是 。(4)丙图中D至C河段较B至A河段的流速 , 作用强,原因是 。42.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C表示_______,D表示_______。①大气和地面的反射,②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③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④太阳辐射)(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一、选择题(80分,做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851708.html

相关阅读:高一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检测(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