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论民本》同步练习及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孥 (n ) 粢盛 (z ī ch ng) 庠序 (xi ng) 思戢 (j ) B. 邪侈 (ch ǐ ) 茕独 (qi ng) 勿施 (w ) 鳏寡 (gu ā n) C. 哿矣 (g ě ) 糇粮 (hu ) ?也 (sh n)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孥(n
ú)
粢盛(z
īch
éng)
庠序(xi
áng)
思戢(j
í)
B.
邪侈(ch
ǐ)
茕独(qi
óng)
勿施(w
ù)
鳏寡(gu
ān)
C.
哿矣(g
ě)
糇粮(hu
ó)
?也(sh
àn)
走圹(ku
àng)
D.
爰方(yu
án)
戚扬(q
ī)
仓廪(l
ǐn)
狗彘(zh
ì)
解析:B.
“勿施”的“勿”应读“w
ú”。
答案:B
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爰方启行(爰,于是)
B.
毁诸(诸,兼词,之乎的合音)
C.
得乎丘民(得,获得)(丘,众)
D.
载胥及溺(“载和胥”都是句首语助词,无义)
解析:D.
“胥”不是句首语助词,而是“相互”的意思。
答案:D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兽之走圹也B.
思戢用光
C.
是罔民也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解析:B.
“戢”通“辑”,和睦。C.
“罔”同“网”,用网捕捉;欺骗、坑害的意思。D.
“颁”通“斑”。A
项中没有通假字。
答案:A
4.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驱而之善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B.
斯得天下矣
弓矢斯张
C.
为渊驱鱼
民为贵
D.
及陷于罪
爰及姜女
解析:A
项中的“之”都是“往,走向”,动词;B
项中“斯”分别是连词“就”和代词“这”;C
项中的“为”分别是介词“替”和助词“是”;D
项中的“及”分别是动词“等到”和连词“和,在一起”。
答案:A
5.
下列各句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
而民莫之死也
C.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D.
于王何有
解析:A
、B
、D
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而D
项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C
6.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树之以桑
老者衣帛食肉
B.
死其长矣
莫之死
C.
从而刑之犯
罪人不驽
D.
无夺其时
王如善之
解析:A
项全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种”,“穿”;B
项全都是为动用法,意思都是“为……死”;C
项全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施刑”,“牵连妻子儿女”;D
项分别是使动用法“使……丧失”,和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认为……好”。
答案:D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
—9
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矣。今之欲王者,犹七之病,求三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载胥及溺
(2)
所欲与之聚之
(3)
所恶勿施尔也
(4)
虽欲无王,不可得矣
8.
翻译下列句子,并说明句式的特点。
(1)
则诸侯皆为驱矣。
(2)
此之谓也。
9.
仔细阅读这一段文字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
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
孟子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他的主张的?
7.
答案:
(1
)到
(2
)想得到的。所字结构,要解释成名词性结构
(3
)厌恶
(4
)称王,名词用作动词
8.
答案:
(1
)那么,诸侯都被他所驱使。
被动句,省略句。
(2
)说的就是这个了。
宾语前置,或倒装句。
9.
答案:
(1
)“仁义”是得民心之道。
(2
)首先,用“桀纣之失天下”的史实作为反证,接着用“水”向低处流、野兽奔向旷野、水獭驱赶鱼、猛禽驱赶鸟雀、桀纣驱使百姓等打比方;然后用治病得积蓄艾草来说明积德的重要性;最后,引用《诗经》的诗句作为总结。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
—15
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犹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0.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文王之囿
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B.
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
刍荛者:割草打柴的人。雉兔者:猎取野鸡野兔的人。
C.
国之大禁
大禁:重要的禁令。
D.
于传有之
传:解释经义的书。
11.
对下列四个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方七十里
方:地方。
B.
不亦宜乎
宜:合适。
C.
臣始至于境
始:初,刚。
D.
有诸
诸:兼词,可译为“之乎”。
12.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
13.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4.
本文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了两方面的对比,一是用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
对比,一是用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
对比。
15.
孟子在文中要求统治者(

A.
要有保民思想。B.
要实行仁政王道思想。
C.
要和人民利益与共,爱民。D.
要与民同乐。
10.
解析:D.
传:此处指记载史实的书。
答案:D
11.
解析:A.
方:方圆。
1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参考答案:两个“是”用法相同,指示代词“这”;两个“其”用法不相同。第一句的“其”,副词,表疑问;第二句的“其”,代词,表指代。
13.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注意上下文的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与民同之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为阱于国中
14.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总体把握,要注意对比对象的正反关系。
参考答案:齐宣王之囿
文王之囿
齐宣王之囿不与民同之
文王之囿与民同之
15.
解析:文章从始至终都在强调人民的利益,要统治者关心下层百姓。
答案:C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000088.html

相关阅读:阅读:“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秦将王翦破赵”阅读答案
《李遵勖,字公武》阅读答案及翻译
《方苞禁酒之议》阅读
沈德潜《游虞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