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下面是2012年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上的试题
▲阅读分析(一)

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ィ素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选白《放鹤亭记》)
[注释]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门。③适:恰好。④陂(bēi):水边。 ⑤ィ素(su):向,沿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②作亭于其上
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④故名之曰放鹤亭
2、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翻译下列句子。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4、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驯顺,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正确答案:1、①第二年 ②建造 ③早晨 ④命名 2、B.题干中的于意思是在,A句中的于是向的意思;C句中的于是比的意思;D句中的于是跟、同的意思 3、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4、A,这段文字并没有具体描写放鹤亭的特点。)
下面是2012年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上的试题
▲阅读分析(二)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释]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少而好兵
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③于是引兵而西
④李信果辱秦军
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 D.扶苏以数谏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答:

(正确答案:1、①好:喜爱,喜欢;②是:对(正确);③引:率领,带领;④辱:使蒙受耻辱(羞辱)。 2、 D,题干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而A、B、C句中的以分别是用把认为的意思。 3、①王翦是频阳东乡人。 ②我想攻取(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够(足够)? 4、王翦的托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告老还乡。当荆兵每天向西进军时,国难当头,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
综合过去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的情况,不难发现它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由一篇(段)、课内为主,向多篇(段)、课内外结合转化,由语段阅读向整篇阅读发展。

2012年各地选文,大多数选用一篇(段)文言文,且绝大多数来自教材。而06年选用两段文言文的试卷几近一半,选用课外文言文篇段的试卷也占较大比例,并体现阅读的整体性原则。
二、重心不变,对文言文内容和形式的理解鉴赏增多
古文双基仍然是重点,但试题中既有对文言文中的形象、情感等内容方面的理解,还有对文言选段艺术形式方面的鉴赏性试题。
三、客观题比例降低,主观题比例增大,拓展性试题明显增多

客观性试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有近半数实验区文言考题中没有客观性试题。体现这样的思路:文本理解生活观照价值体现。
四、出现探究性试题。
总之,命题的题点、题量、分值等都与前两年大致保持稳定,不过命题取材和题型呈现出新特点,稳中有变。

上述特点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评价(考查)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01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将有如下走势
一、课内向课外延伸,整篇选材和比较阅读成为重要试题形式

从2012年到2012年文言文试题选文方面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轨迹在新课程中考之初,更多的是用课内篇段检测文言文教与学在词语、句子及文意理解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目的在于引导师生夯实基础;然后,再用课外文言文阅读引导文言文教与学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逐渐向运用课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的方向过渡。这体现了新课程中考重视考查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方向。

在这种过渡中,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促进学生学会迁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
二、侧重考查古文基础,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理解赏评题增多

202012年的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文考查的层次和难度也应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最初重视文言词语、句子等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是为了夯实基础,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现课标所规定的理解基本内容理解诗文大意服务。因此,对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和形式的考查,将是今后文言文试题的侧重点。
三、民族文化内涵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将加强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该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文言文学习及考试理应担负起传承文化,联结古今的任务。因此文化内涵和品位,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将是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试题选文和命题的崭新价值取向,而这更多地体现在拓展题和探究题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069552.html

相关阅读:《宋晟,字景阳》阅读答案及翻译
“赵广汉,字子都”阅读答案及翻译
《梓人传 柳宗元》阅读答案及翻译
《论梁元帝读书》阅读答案翻译
《魏允贞》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