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余光中《智慧之书》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小题。 智慧之书 余光中 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小题。
智慧之书

余光中
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弥尔顿是基督教的大诗人,当然也熟读《圣经》,不过他更博览群书。其结果,班扬的成就也不比弥尔顿逊色多少。真能善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吧。
叔本华说:“只要是重要的书,就应该立刻再读一遍。”他所谓的重要的书,正是我所谓的智慧之书。要考验一本书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试金石当然是时间。古人的经典之作,已经有时间为我们鉴定过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经得起一读再读。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轮秋”和“岐王宅里寻常见”,我读了几十,几百遍了,却并未读厌,所以赵翼的话“至今已觉不新鲜”,是说错了。其实,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各种知识性文章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也都耐读。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遗,却时常一览不尽。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读来废寝忘食的许多侦探故事和武侠小说,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节取胜的作品,真相大白之后也就完了。真正好的小说,很少依赖情节。诗最少情节,就连叙事诗的情节,也比小说稀薄,所以诗最耐读。
朱光潜说他拿到一本新书,往往选翻一两页,如果发现文字不好,就不读下去了。我要买书时,也是如此。这种态度,不能斥为形式主义,因为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反之,文字夹杂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乱。所以文字不好的书,不读也罢。有人立刻会说,文字清楚的书,也有一些浅薄得不值一读。当然不错,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浅薄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无可久遁。倒是偶尔有一些书,文字虽然不够清楚,内容却有其分量,未可一概抹杀。某些哲学家之言便是如此。不过这样的哲学家,我也只能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无法称为清晰动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与唐君毅的相当或相近,而文字却比较清畅,我宁可读他的书,不读唐书。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达上不为读者着想,那就有一点“目无读者”,也就不能怪读者可能“目无作家”了。朱光潜的试金法,颇有道理。
凡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再三诵读。古人所谓的“一目十行”,只是修辞上的夸张。“一目十行”只有两种情形:一是那本书不值得读,二是那个人不会读书。精读一本书或一篇作品,也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精读,那当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读,那就是以该书或该文为评论、翻译或教课的对象。要把一本书论好、译好或教好,怎能不加精读?所以评论家(包括编者、选家、注家)、翻译家、教师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读者,被迫的精读者。这种读者一方面为势所迫,只许读通,不许读错,一方面较有专业训练,当然读得更精。经得起这批特殊读者再三精读的书,想必是佳作。经得起他们读上几十几百的书,一定成为经典了。普通的读者呢,当然也有他们的影响力,但是往往接受特殊读者的“意见领导”。
1.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
分)
A
.班扬与弥尔顿相比,成就并不逊色多少;这说明知识多不一定就意味着智慧高。
B
.古人的经典之作可以让人一读再读,不会生厌;“至今已觉不新鲜”一说未必准确。
C
诗歌最短却时常令人一览不尽,是因为它最少情节,不需以此取胜。
D
.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出清楚的文字;文字夹杂不清,常常意味着写作的人思想混乱。
E
.被迫精读者因为有专业训练而且“为势所迫”,所以精读能力要比主动精读者更强。
2
.对作者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
.其人写作,虽有一定的内容,但文字表达却不太清楚。
B
.他们思想混乱,因而文字夹杂不清,浅薄得不值一读。
C
.他们的作品亦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概抹杀。
D
.他们称不上“清晰动人的作家”,是因为在文字上有点“目无读者”。
3
.在作者看来,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什么?(
4
分)
4
.从全文看,对于智慧之书的试金法是什么?(
4
分)
答案:
1

C
E

2
.B
3

1
)知识有新旧之分,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更丰富、正确(
1
分),而智慧难分新旧(
1
分);(
2
)知识只要求接受(
1
分),智慧需要不断品味、不断印证(
1
分)。
4
.(
1
)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
分)


2
)文字的表达(
1
分)是否为读者着想(
1
分)


3
)是否经得起特殊读者的再三精读(
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17684.html

相关阅读:《克罗齐的求索》阅读答案及解析
“电视艺术作为当代最为强势的通俗文化”阅读答案
“贞观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来的”阅读答案
刘芳《当文化遇到资本》阅读答案
《绘画艺术形式??形式与趣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