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仿写题的五步解题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一步,横向联系,确立本体。
  前几年,仿造比喻不仅有规定的语境,还有规定的“本体”,而2002年题“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这样就更接近古代的“对对子”了。
  考场上,许多考生为找不到合适的“本体”而犯愁。其实,只要我们学一学古代“对子王”纪晓岚,将的镜头对准包罗万象的自然界,对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作横向的、纵向的、反向的联想,日月星辰、阴晴风雨、江湖河海、群山大漠、花木虫鱼、飞禽走兽,风俗民情、名胜古迹等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任你选择,那又何愁找不到合适的“本体”呢?
  第二步,分析本体,确认特征。
  所谓分析本体,就是多角度分析事物的特征,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感受或事物的原理、构造、功能上寻找属性特征。朱自清的《春》从视觉上抓住春雨的“密、亮、细”的特征,营造出一组新奇的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给读者留下了具体可感的印象。
  1998年高考题要求以“时间”这个概念进行剖析:“时间”具有“漫长、短暂、缓慢、飞逝而过、一去不复返、可以挤出来”等特征。常言说,时间如白驹过隙,指的是时间的“飞逝而过”;时间如滚滚东去的江水一样,指的是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如海绵里的水,指的是时间“可以挤出来”。2001年仿句题:“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该题要求考生从“悲观者”的反面,即“乐观者”的角度,仿造比喻。同样,我们也应该先分析“希望”的特征;从模态来看,“希望”应为“能够实现的”;从时态来看,应是“指向未来的”。
  第三步,根据特征,确定喻体。
  事物的特征就是修辞学上所说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分析了本体的特征后,就要依据本体的特征来观照、寻找喻体,这是仿造比喻的关键。同学们可仿照 “第一步”介绍的寻找本体的来寻找喻体。但需要强调的是本体和喻体两者要有共同点(相似点),如果没有这一共同点,那么,本体和喻体就缺少必然的联系,这样仿造的比喻也就不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高考答案“五十年像一首歌曲(1999年);希望是启明星(2001年)”中的“歌曲”、“启明星”均是依据本体的特征(相似点)寻找到的确切的“喻体”。
  第四步,依据喻体,确切延伸。

目前,高考仿造比喻的要求渐趋复杂繁难,有时还要求在简单比喻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延伸。这就要求同学们根据喻体,进一步揭示本体的特征,使读者对本体的特征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考生在确定喻体进行延伸时,要兼顾到中提供的语言环境,要“就境设喻”。
  1999年、2001年的高考答案就是很好的范例:“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这一比喻非常切合试题上下文浓郁的艺术氛围和抒情风格。“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这一比喻与试题语境在视觉空间上遥遥相对,同属天地星月的范畴,前后文意贯通,贴切自然。这是高题的隐性要求,也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第五步,梳理关系,确保成喻。
  先看2002年高考试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这是一组较复杂的比喻,修辞学上称为“联喻”。仿造这一类比喻,首先必须理清比喻句间和比喻句内的领属关系:一是第一句话与后面三句话是总分关系,即后三句是为解释说明第一句话服务的;二是本体“海”与“海花、涛声、鱼虾、海鸥”之间的关系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喻体“字典”与&ldquo 高中历史;部首、音序、文字”之间的关系与此类同。
  同学们如果理清楚了语句间及语句内的关系,就能顺利仿造出比喻句。有位考生这样仿造:“弯曲的周庄古街是一柄镰刀,高墙低屋是它黝墨的刀背,青石板小街是它的灰白的刃壁,那清澈明亮的河水是它的闪闪发光的锋利的刀刃。”阅卷为之拍案叫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8931.html

相关阅读: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