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文章繁简 [清] 顾炎武》阅读答案及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文章繁简 [ 清 ] 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 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 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 文章繁简 [
清]
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
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
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子曰:“
辞达而已矣。”
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
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
始舍之,圉圉②
焉,少则洋洋③
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
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
其妻疑而?之”
,于子产则必曰:“
校人出而笑之”
,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
《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 )自然,( )有意于繁简,( )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
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④
。”
《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
注:①
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 ②
圉圉,受困无力。 ③
洋洋,欢乐。 ④
前,旧,均指《旧唐书》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 惩:劝戒制止
B
. 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馈:赠送
C
. 校人烹之,反命曰 反:反而
D
. 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郁:晦涩
6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若不出( )自然,( )有意于繁简,( )
失之矣。
A.
于 而 则 B.
而 于 则
C.
因 之 而 D.
乎 则 者
7
.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
前可耳/
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
求简而得繁/
两失之矣
B.
作书须注/
此自秦汉以前可耳/
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
则是求简而得繁/
两失之矣
C.
作书须注/
此自秦汉以前可耳/
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
而得繁两失之矣
D.
作书须注/
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
作书而非注不可解/
则是求简而得繁/
两失之矣
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开头段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并例举了《史记》《新唐书》等来证明。
B.
作者认为言辞以达意为主,没有必要空泛地讨论语言的繁与简的问题,否则,好文章就不会出现了。
C
.文章在第三段中以齐人妻与校人的话为例,将《孟子》与《新唐书》的写法作了对比,意在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
D.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新唐书》所谓的“
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
其实不是优点而恰恰是缺点。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4
分)
译文:
(2)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3
分)
译文:
(3)
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3
分)
译文: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5
.C
(反:通“
返”
,回去)
6
.A
7
.B
8
.C
(“
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
错误,对比的用意是引出“
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
的观点。)
9
.(1
)《新唐书》的简,不是史事上简,而是行文上简,这就是它出现弊病的原因。 (“
所以”“
病”
各1
分,句式1
分,句意1
分)
(2
)问和他一道吃喝的人,他说全都是富裕高贵的人,但不曾有显达的人来我们家。(“
富贵”“
显”
各1
分,句意1
分)
(3
)这里必须把话重复才能把人的情态和事的细节完全地表现出来,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处所在。(“
重叠”“
乃尽”
各1
分,句意1
分)
附译文: 韩愈作《樊宗师墓铭》写道:“
古人写文章必定自己遣词造句,后来(文章)水平低不能自己创作的人就去剽窃盗用他人的。后人总是向前人公开抄袭搬用,从汉朝到现在都是这样。”
这很准确地说中了现在文人的毛病。至于宗师的文章,在劝诫制止当时人的过失时自己却也犯了过失。写作文章必须作注写清一些必要的内容,这情况在秦汉以前还是做得很好的;至于现在的人写作文章却没有作注以致读者无法理解,这样的话是因求简而得繁,两方面都有失误。孔子说:“
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可以了。”
言辞注重的在于表达意思,不必评说它是繁还是简。(如果)对言辞繁简的评说兴盛了,好文章也就消失了。《史记》中纷繁详细的描写必定胜过《汉书》简陋单薄的叙述。《新唐书》的简,不是史事上简,而是行文上简,这就是它出现弊病的原因。

时子通过陈子把(齐王说的话)转告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

齐国一个人,在家里有一妻一妾。她们的丈夫出门,必定是喝足了酒、吃饱了肉之后才回家。他妻子问与他一道吃喝的是什么人,他说都是富裕高贵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
丈夫出门,总是酒足饭饱后回来;问和他一道吃喝的人,他说全都是富裕高贵的人,但不曾有显达的人来我们家,我打算悄悄地查看他到什么地方去。’”“
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派管理池塘的人把鱼养在池塘里。管池塘的人却把鱼烹煮了,回来向子产汇报说:‘
刚放它时,死气沉沉的,过了一会,就欢乐起来,悠然地游往水深处而消逝了。’
子产说:‘
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管池塘的人出来后,对人说:‘
谁说子产很聪明?我已经把鱼煮熟吃了,可他还说:“
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
这里必须把话重复才能把人的情态和事的细节完全地表现出来,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处所在。假使(把《孟子》的故事)写进(文字俭省的)《新唐书》,对“
齐人”
这个故事,必定(概括地)写成“
他的妻子怀疑他,就悄悄地查看他”
;对“
子产”
这个故事,必定(概括地)写成“
小吏退出后嘲笑子产”
。(只概括成)两句话罢了。所以,言辞注重的在于表达清楚意思,注重的不在于简洁。
刘器之说:“
《新唐书》叙述事情喜好言辞简略,所以它叙述的事情大多晦涩不明晰,这是写作史书的弊病。况且写作文章,哪里存在刻意去追求繁复或简洁的做法呢?古人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认为写文章,就如同风从水面上吹过,自然而然地形成波纹;如果不是自然地形成,而是有意地追求繁复或简洁,那么就会出现弊病了。当时(曾公亮)《进〈新唐书〉表》说:“
《新唐书》所叙的事情比起《旧唐书》有所增加,而它的文字却比《旧唐书》简略。”
《新唐书》比不上古人史书的原因,它的病根正在这两句话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38749.html

相关阅读:《恤孤》阅读答案
“常州守祖进朝有惠政,落职,公奏留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阿留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阅读答案
《郭应聘,字君宾》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