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于成龙传》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于成龙传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授广西罗城知县,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 于成龙传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授广西罗城知县,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中学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
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
成,山水发,桥圮,坐
夺官。三桂散伪
?

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
?
,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
?

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
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
二十三,江苏巡抚余国柱入为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迁湖广总督,命成龙兼摄
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中学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
?
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

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

又谕大学士等曰:

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节选自《清史稿
·
于成龙传)
【注】

?,古代一种公文。

?:
xiòng,
刺探
5.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龙抚其渠
彭百龄

渠:首领
B.
甫成,山水发

甫:刚刚
C.
桥圮,坐夺官

坐:因此
D.
成龙兼摄两巡抚事

摄:代理

6.
下列各句分别表现于成龙处事讲究策略和深得民心的一组是(


A.
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
/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B.
伪为丐者,入其巢
/
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C.
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
/
朝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
D.
成龙擒斩之
/
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于成龙直到
45
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拥戴。
B.
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C.
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了心理战,使他归降。
D.
康熙皇帝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

天下廉吏第一

的至高褒奖。
8.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4
分)
译文:


2
)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
3
分)
译文:


3
)谕知府曰:

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


3
分)
译文: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5C
(坐:犯罪)(
3
分)
6B(A
项、
D
项的前句均不能表现处事策略;
C.
后句跟得民心无关。
)

3
分)
7D


天下廉吏第一

是舆论对于成龙的评价,不是皇帝对他的褒奖。)(
3
分)
8

1
)(
4
分)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暗中查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追查其踪迹线索)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得分点:微行、狱、辄、踪迹)

2
)(
3
分)贴出文书告知自首的人可以免罪,前来自首的人每天数以千计,都饶恕了他们。(榜示、日、贷)

3
)(
3
分)皇帝告诉江宁知府说:

你一定要仿效前任总督于成龙正直清廉,才不辜负我。

(得分点:务、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58235.html

相关阅读:“颜之仪,字子升”阅读答案及翻译
《樗散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景公之嬖妾婴子死”阅读答案及翻译
“丁丑,俞?在居庸关剽掠,”阅读答案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