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组合作效度的探索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从认识论的层面来考察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是主体,是内因;而教师是指导者,是外因。诚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作用,但如果内因离开了教师这个外因的激发,也会失去发展的必要环境。教师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前的预设与课堂中的实施过程两个阶段,教师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笔者在前述的“因素分析”部分已有所涉及,不再累言。现重点就教师在课前预设阶段如何提升小组合作的效度问题,提出一些策略建议。

1、时机的把握

一堂课要不要安排小组合作讨论环节,或在一堂课哪个教学内容中安排小组合作讨论,这是执教者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体现执教者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小组合作讨论真正内涵的重要标志。笔者的观点是:小组合作讨论要慎用。如果要用,其来源不外乎两条:源于教学内容的需要或源于学生学习状况的需要。

①源于教学内容的需要

课堂时间分秒必争,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考量,能纳入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的内容,笔者认为至少应符合两条原则:一是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或疑点,二是可以引发不同意见的争鸣。

②源于学生学习状况的需要

一般来说,确定是否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的两个来源,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关的。但是,当我们单从某一方面去评判而难下决断的时候,可以考虑换一个角度去评判,或许就能够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决定。

2、论题的设计与表述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指出:“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透彻地说明他的意见的合理性,应下功夫选择典型的事例作为思维的中心。”小组合作讨论是围绕着某个问题而展开的,因此论题自身的质量对于讨论的效度至关重要。

小组合作讨论的论题与教师课堂上提出的一般性问题有很大的差异,那么怎样的问题有利于小组合作讨论的开展呢?笔者曾在已被期刊中看到,作为研究性课题应该具备五大特征:即“一定的难度”、“一定的梯度”、“一定的跨度”、“一定的长度”与“一定的新颖度”。其实,小组合作讨论的论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小组合作讨论的论题唯有“一定的难度”,才会需要小组的群策群力,使小组合作讨论成为必然的选择;论题唯有“一定的梯度”,才能够符合人们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加深的认知规律;论题唯有“一定的跨度”,才能使小组合作讨论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论题唯有“一定的新颖度”,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讨论兴趣,使合作讨论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时间的安排

在课堂教学的诸多教学方式方法中,小组合作讨论算得上是一种比较耗时的方法。由于受到课堂有限时间的制约,不少教师被迫忍痛割爱,人为地缩短了小组合作讨论各环节原本应有的用时,这也是导致小组合作讨论效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课前预设时就应该对整堂课的用时进行通盘的考虑,要么不使用小组合作讨论,如果决定使用,就必须保证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

4.背景性知识与技能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特别是在已有知识准备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生新的学习或后继学习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对象极其广泛。面对这五花八门的论题,我们能指望每位学生都业已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吗?当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技能领域,我们能指望每位学生都能够有理有据地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吗?显然不能。因此,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前,教师就十分有必要考虑一个基本的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与论题相关的背景性知识与技能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向他们提供何种内容的背景性知识与技能呢?

教师在确定了小组合作讨论的论题之后,一项容易被忽视的工作,就是要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定位于学生,试着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基础,在头脑中模拟一次今后在课堂中可能发生的合作讨论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能够明白学生解决论题需要哪些知识与技能的支持,而如果学生缺失这方面的背景性知识与技能,教师就要想办法为他们补上这一课。

背景性材料一:

背景材料二:

5、小组分工与整合

小组讨论不是休闲聊天,无拘无束,散乱活动,不是由少数几个人主宰的“新闻发布会”,不是问答形式的简单交流,也不是例行公事的“客套的讨论”。几个人在一起学习,与单个人的行动不一样,由此产生的结伴效应,有正向的,也有负面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说的就是结伴引起的负效应。

防止结伴引起的负效应,一种有效的做法,就是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做,每个成员都能够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在其后实际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得到有序的开展。

在普通的常态课中,我们对小组角色的分工应该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小组成员之间的性别比例问题、能力水平差异问题、性格特征差异问题等等。同时,还要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这次讨论的报告员有可能就是下次讨论的记录员,这样,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776073.html

相关阅读: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