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隐喻型话题的审题与立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高考作文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话题作文发展到今天,好题目层出不穷,学生习作异彩纷呈。充分体现了话题作文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各显神通大胆发挥的初衷。不过,在淡化审题难度的同时,也有一些话题让学生难以适应,隐喻型话题就是其中的一种。
  所渭隐喻型话题,是指话题的引导材料或用比喻性故事,或用寓言故事,从中概括引申出话题。话题或过于抽象,或受材料的束缚较大,让限时作文的学生感到为难。比如2004年江苏版高考作文题就让广大学子大伤脑筋。有考生回忆说,当时冥思苦想了半天,仍然不得要领,只得东拼西凑了800字。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作文话题。
  水有水的性格一一灵动,山有山的性情一一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作文话题之所以有难度,不仅仅因为材料与话题之间少了一段提示性过渡文字.还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型话题。
  再比如下而这则作文材料。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以“珍珠”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本则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话题“珍珠”。这也是一个隐喻型话题。
  隐喻型话题的题面是一个喻体,我们必须找出相关的本体,再依据材料立意谋篇,写成文章。如果仅仅就隐喻型话题的字面义去立意,角度狭窄,立意单一,思维受到束缚,无法驰骋思想的野马,点燃灵感的火花,写出的作文一定文思枯竭,内容肤浅,而且多人同题写作,所写文章必然大同小异,不可能有什么好作品。
那么,隐喻型话题应该如何审题与立意呢?
  第一、要理解隐喻型话题和材料的深刻内涵
  作为隐喻型话题,内在联系复杂,内涵丰富深刻,要借助对材料的分析,理清这种复杂的联系,挖掘其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才能充分搞清命题者的意图,审清题旨,确立中心。
  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个话题为例。山和水都有性格:水灵动、睿智,穿行于山谷之中,冲击低矮的坎坝,绕过高大的山崖,奔向大海,任何复杂的地势都阻挡不了它。在任何拦路石面前,不逞一时之勇,权变是它的特点。当然,风平浪静也罢,波浪滔天也罢,水永远是“蔚蓝”的一一这是它不变的性格。山沉稳、刚勇,任凭狂风吼叫,沙尘蔽日,暴雨倾盆,大雪纷飞,山自岿然不动。这是一个勇者的形象,敦厚却不呆板:春天山花烂漫,夏日绿阴匝地,秋来枫叶似火,冬至白雪皑皑一一异彩纷呈,变化多端。
  这是献给山水的诗,是人类对山水的礼赞,也是在大自然的启迪下的一种理性的思考,其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人之待人处事,要注意灵活性,因人而异,因事制宜,相时而动,随机应变。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以智慧和灵感去应对一切复杂的人和事。当然,也要注意原则性,不管情况多么复杂,都要理智冷静地应对,守住既定的底线,保持原则和尊严,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这个话题的深刻内涵,也是命题者希望考生去深入思考的。
  再比如“珍珠”这个话题。认真读诗,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经受了无数的磨难,但它没有沉沦,没有被艰难困苦压趴下,它摆脱了无数的痛苦、郁闷和“忧伤”,终于成长为一颗晶莹的珍珠。“如果破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经过这一分析,原本很含蓄的话题就变得很清晰明白了。
第二、要找出与隐喻型话题相关的本体
  大家知道,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而且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通常不外乎以物喻人、以甲物喻乙物、以A现象喻B现象(事理)。我们要利用这个特点,认真阅读材料,充分领会命题者的意图,找出合适的本体,去发挥自己的才情,写出优美的文章。而且我们要注意,在根据材料话题作辐射性联想时,要本着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原则,对生活生存、人生意义和社会发展等方而作深刻细致地思考,这样我们的视野才能开阔.立论才能大气,写出的文章才能引导读者对生活、对人生作深层次的思索。
  看下面这则作文话题:
  一位校长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如同人进入森林。我们应该教会他们使用猎枪,而不能老让他们带干粮。”
  请以“猎枪与干粮”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这个材料中的陈述主体是学生,对应环境是森林和社会,相应地,与“猎枪”与“干粮”相对应的就应该是“能力”和“知识”。“能力”和“知识”就是这个隐喻型话题的本体。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个话题和所给的材料中,陈述的主体是“水”和“山”,强调的主体特点是“灵动”与“沉稳”,可见这个隐喻型话题的喻体的关键词是“水”和“山”(两个“物”)。命题者(或者是材料的原作者)赋“水”和“山”以灵性和思想,目的在于以“水”和“山”喻“人”。“人”虚该是这个话题的本体。可见,这个话题的一个比较好的立意就是:为人处事既要讲灵活性,也要讲原则性。(如果只以“水的灵动”或“山的沉稳”为话题,则取相应的意思即可。)
  “珍珠”这个话题,命题者给出的不只是“珍珠”二字,而是珍珠之变成为珍珠的过程特点和特殊意义:摆脱苦闷与忧伤,生命才会闪光。这是一个事理。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直面失败和打击,战胜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走向成功,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我们的生命才会无比精彩。如果不能正视磨难,而是整日痛苦不堪,以泪洗面,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沉沦下去,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的生命就会黯然无光。可见,“珍珠”对应的本体是: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第三、要根据材料的提示和限制恰当立意
  话题作文自由度比较大,不过,我们也要认真分析材料,充分利用材料的提示,严格遵守材料的限制,确保下笔有度,在戴着“镣铐”的情况下,尽可能把“舞”跳得美丽动人,“跳”出最好的成绩、尤其是面对隐喻型话题,更应该慎而又慎。
  我们以“水的灵动”为话题,就要注意“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这句话。如果我们只抓住“灵动”来一味地写为人处事要讲究灵活性,那么文章的立意就显得肤浅——是否为了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呢?如果我们能够根据“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来立意:为人处事要讲究灵活性,但是要以保持做人的原则和良知(本性)为前提。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显得鲜明、深刻、严密。同样.以“山的沉稳”为话题,也要根据“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确定一个完整而明确的立意了。
  “猎枪”与“干粮”相对应的是“能力”和“知识”。可并不是只要与知识、能力有关就行了。这是一位校长针对学生进入社会的前提说的一段话,注定了“猎枪与干粮”是一个有关教育的话题,应该围绕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淡重知识、轻能力的危害与后果,也可以讨论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是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必然选择:如果我们写与教育无关的内容,就走题了。
  “珍珠”话题前的材料决定了本篇立意必须从正而入手,肯定积极勇敢的人生态度,不能逆向立意。
  总之,而对隐喻型话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揣摩命题者意图,分析理解话题的深刻内涵,站在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发展的高度,根据相似性原则,找出相关的本体,搞清提示和限制,确定立意的范围,确立恰当而深刻的立意,就可以选材谋篇,动笔成文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zzw/17724.html

相关阅读:愚人节的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