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水调歌头?定王台 阅读答案附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词阅读及答案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水调歌头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

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8.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5分)

9.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结构特点,能力层级为D级。这首词作者起笔不凡,先介绍定王台的位置,既为后文写其繁华作铺垫,同时也与其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①这首词以雄跨两字领起,展示了定王台所处的位置和广阔的背景(1分),说它雄踞于洞庭湖之滨,古湘州地界,得江山之助,阅千载岁月,声势自是不凡(2分)。②一开头便时空纵览,大气包容,为下面写定王台昔日繁华预设了辽阔的背景,也给全词布下了苍莽的氛围(2分)。

9、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这首词的下阕作者先借景抒情,再直抒胸臆,最后以景结情,逐层分析,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①表达了岁月如流、生命短暂的感慨之意。登临处三句,写眼前看到的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和大江奔流,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生发出岁月易逝之叹。(2分)②抒发了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之情。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直抒胸臆,写出报国无门之恨。(2分)③写出了满目疮痍、山河破碎、国势日颓的忧国之思。作者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从侧面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暗引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江山残破。(2分)

赏析

《水调歌头定王台》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上片以雄跨两字领起,展示了定王台所处的位置和广阔的背景:洞庭野和古湘州。纵览时空,气势不凡。在这样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下,巍然高耸台基百尺的定王台使人自然联想到定王当日的威仪,旌旗如云,华盖千乘,丝竹歌吹,响遏行云。千年之后,音犹在耳,但那时的繁华早已云消雾散。斗转星移,历史几经变迁,多少朝代兴废更迭,哪里还有昔日的踪迹呢,使人不禁慨叹兴废的匆匆。[4]

换头转入伤今。登临处三句,写登临之意。眼前看到的是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和大江奔流,使人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又生岁月如流生命短暂之叹。书生报国无地五句,抒写自己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作者心怀报国之心,但朝廷昏聩、腐败无能,使大好河山一夜之间惨遭沦丧,连象征朝廷命脉的袒陵也被敌人的铁骑所践踏。词人满腔的愤恨,难以遏止。这恨有山河破碎之恨,也有服国无门之恨,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萧瑟的秋风和昏暗的落日,更增添了词人的无限忧愁。[4]

《水调歌头定王台》将登临凭吊而激起的忧国之思、怀古之意升华为强烈的民族感情。结构严密,寄慨深沉,苍凉雄阔,慷慨悲壮,有辛(弃疾)派词人之风。[4]

遥想当时定王登临,何等威仪:旌旗蔽空,如虹霓飞展,车盖千乘,呼拥前后,一路丝竹管弦,响遏行云。岁月如流,兴废悠悠,但词人的不胜今昔之感并没有落入一般咏怀古迹的窠臼,而是升华为感伤时事爱国之情,先抒自己请缨无路、徙然自首的悲心理,后叙山河沦落、故土失陷的惨痛局面。[1]

定王台,在今湖南省长沙市东,相传为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建,故名。袁去华这首怀古词大约作于他任善化(县治在今长沙市内)县令期间。深秋时节,他登台览胜,怃然生感,作出了这首雄铄古今的爱国主义词章。 [1-2]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楚望:唐宋时按形势、人口及级济状况,将州郡、县划分人若干等级,有畿、赤、望、紧、上、中、下等名目。楚望就是指湘州(东晋永嘉初置,唐初改潭州,这里指长沙)为楚地的望郡。楚望与古湘州是同位语。词起笔写定王台所处地理形势,说它雄踞于洞庭湖之滨,古湘州地界,得江山之助,阅千载岁月,声势自是不凡。一开头便时空纵览,大气包容,为下面写定王王台昔日繁华预伏了辽阔的背景,也给全词布下了苍莽的氛围。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词继以问答作势,点豁题意,唤起对古台旧事的追忆。定王台湮废已久,但那残存的台基,犹自嵯峨百尺。巍然耸立,当年台上雕梁画栋、彩壁飞檐,更不待言。词人进而推想到台的主人西刘西汉时刘发坐镇一方的赫赫雄风。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定王到此游玩,旌旗招展如虹霓当空,千乘万骑前呼后拥,浩浩荡荡;那响遏行云的急管高歌,依稀仍在耳边回响。然而,繁华消歇,已几度春秋,屈指一句,将当年盛会一笔化为过眼云烟,转折陡峭而有力。词思至此,为一顿挫,于是翻出无穷的感慨: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兴废二字,结上启下,意蓄双层。其一,指出从来繁华难久,盛衰无常,定王台的变迁就是历史的见证,收束了上片的怀古。再者,人世沧桑的轮回更替,触发了反观现实的深沉思绪,从而引出下片的伤今。而这,正是作者缅怀历史的真实命意之所在。下片换头仍就定王台落笔,但思路却从衰处生发。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登台望远,但见老树枯枝在秋风中瑟缩,浩浩大江默默向东流淌。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写景之中透出悲凉之意。这三句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从侧面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暗引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江山残破。其间年华水逝的咏叹,自然引出对自身遭际的感喟。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后句化用陈与义《巴丘书事》腐儒空白九分头的诗句。这两句直抒胸臆,乃全词总旨所在。袁去华早年即志在恢复北宋江山,记当年,携长剑,觅封侯。(《水调歌头》)但由于南宋朝廷苟安东南,权奸当道,使他有心报国,无路请缨,以致老大无成,徒然白首。 [1-2]

这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时代的悲剧。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阕,耿耿恨难休。这几句,象征性地勾画出金瓯破碎的悲惨画面:金兵猝然南下,破关绝塞,有如一夜北风生寒,以致使万里美好河山残破不堪,人民群众流离失所,更别说什么皇家陵阙黯然无光了。古人以帝王陵寝作为国家命脉所在,北宋君王陵墓均在北方,如今悉沦敌手,意味着国家的败亡。对此作者耿耿于怀,悲愤难休。徒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山河残破,请缨无路,他徘徊在萧瑟秋风里,暮霭斜晖,一片惨淡,不禁倍添哀愁。词结尾仍收回到定王台上,结构十分紧凑,并以景寓情,饶有余韵。[1-2]

最后点出一个愁字,并不表示消沉、绝望,而是英雄洒泪,慷慨生哀,与全词悲壮的格调是完全统一的。[2]

这首词画面壮阔雄浑,音调苍凉激楚,充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之《宣卿词》中其它众多的吟赏风光之作,思想与艺术均属上乘。爱国词人张孝祥读了这首词后,大为称赏,并为书之(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引为同调,是颇有见地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1125306.html

相关阅读: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无名氏 九张机 (六首)
宋词赏析 李吕 鹧鸪天?寄情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阅读答案
宋词赏析 赵企 感皇恩?骑马踏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