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戚澜《槐里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槐里先生传
  
  戚澜
  
  先生姓王,名杰,字世杰,居秘图湖之后。其先世尝植三槐于门,自号槐里子,学者因称曰槐里先生。始祖为晋右将军羲之。曾祖性常与其弟秉常、敬常俱以文学显名国初,而性常以广东参议死于苗之难。父遁石翁,以德学为世隐儒。先生自为童子,即有志圣贤之学。年十四,尽通《四书》《五经》及宋诸大儒之说。时朝廷方督有司求遗逸,部使者闻遁石翁之名,及门迫起之,不可得。见先生,奇焉,谓遁石翁曰:“足下不屑就,罪且及身,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乃遣先生备邑庠弟子员。时教谕程晶负才倨傲,奴视诸生,见先生,辄敬服,语人曰:“此今之黄叔度【1】也。”岁当大比,邑有司首以先生应荐。比入试,众皆散发袒衣,先生叹曰:“吾宁曳履衡门矣。”遂归,不复应试。
  
  宣德间,诏中外举异才堪风宪者,破常调任使之。时先生次当贡,邑令黄维雅重先生,为之具行李,戒仆从,强之应诏。先生固以亲老辞,乃让其友汪生叔昂。既而遁石翁殁,又当贡,复以母老辞,让其友李生文昭。而躬耕受徒,以养其母。母且殁,谓先生曰:“尔贫日益甚,吾死,尔必仕。毋忘吾言!”已终丧,先生乃应贡,入南雍【2】。祭酒陈公敬宗闻先生至,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明年,荐先生于朝。未报,而先生殁。
  
  先生仪观玉立,秀目修髯,望之以为神人。无贤愚戚疏,皆知敬而爱之。言行一以古圣贤为法。尝谓其门人曰:“学者能见得曾点意思,将哂然无入而不自得【3】,爵禄之无动于衷,不足言也。”
  
  先生与先君冷川先生友,先君每称先生所著《易、春秋说》《周礼考正》,以为近世儒者皆所不及;与人论人物,必以先生为称首。澜时为童子,窃志之。然从先君宦游于外,无因及门也。今兹之归,先生殁已久矣。就其家求所著述,仅存《槐里杂稿》数卷;而所谓《易、春秋说》《周礼考正》者,则先生之殁于南雍,其二子皆不在侍,为其同舍生所取,已尽亡之矣,呜呼惜哉!先君幼时,尝闻乡父老相传,谓王氏自东晋来盛江左,中微且数百年,元时有隐士善筮者,与其先世游,尝言其后当有大儒名世者出,意其在先生。而先生亦竟不及用,岂尚在其子孙耶?
  
  (取材于《王阳明全集》)
  
  注:【1】黄叔度:东汉著名贤士。【2】南雍: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3】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什么境地都没有不自在的。
  
  9.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门迫起之起:起用
  
  B.比入试比:等到
  
  C.无贤愚戚疏戚:亲近
  
  D.已尽亡之矣亡:死亡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先世尝植三槐于门然从先君宦游于外
  
  B.学者因称曰槐里先生无因及门也
  
  C.为之具行李为其同舍生所取
  
  D.强之应诏则先生之殁于南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宁能以子代行乎怎么能让你的儿子代替你前去呢
  
  B.吾宁曳履衡门矣我宁愿拖着鞋子在草房呆着啊
  
  C.破常调任使之打破常规调任和使用他们
  
  D.中微且数百年中道衰落将近数百年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晶恃才傲物,看见槐里先生却非常尊敬佩服,并极力赞扬先生为贤士。
  
  B.槐里先生有多次机会可以入仕,但是都推让了,后因母亲遗愿应举入仕。
  
  C.国子监祭酒陈敬宗,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槐里先生,并向朝廷推荐他。
  
  D.文中善筮者认为,王氏家族会出现的大儒者,就是已被任用的槐里先生。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先生固以亲老辞,乃让其友汪生叔昂。
  
  言行一以古圣贤为法。
  
  14.文中第三段槐里先生表达了对曾点之志的认同,请结合槐里先生所说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槐里先生认同的原因。(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3分)D(亡:散失)
  
  10.(3分)A介词,在(B副词,于是,就;名词,缘由C介词,替;“为……所”表被动;D代词,他;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3分)A(愿意让你的儿子代替你前去吗)
  
  12.(3分)D
  
  13.(6分)
  
  先生以双亲年老为由坚决地推辞,就推让给朋友汪叔昂。
  
  言行一贯(或言行一致)把古代圣贤之人作为榜样。
  
  14.(6分)(评分标准:概述曾皙之志3分,结合句子内容分析3分)
  
  答案要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之志是:在春天,穿着春服,长幼相携,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享受春风,表现出他对融入自然、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槐里先生认为领悟“曾点之志”就可以做到淡泊功名,微笑地面对任何处境,洒脱自得,所以他认同。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先生姓王,名杰,字世杰,居住在秘图湖的后面。他的先辈曾经在门前种植了三株槐树,自号槐里子,学者于是就称他为槐里先生。先生的始祖是晋朝右将军王羲之。曾祖性常与弟弟秉常、敬常都因为文学在建国之初扬名。王性常以广东参议之职死在苗祸之中。父亲遁石翁凭借品德和学问成为当世隐者。先生自从成为童生,就有志于圣贤之学。十四岁的时候,就精通《四书》《五经》和宋代很多大儒者的学说。当时,朝廷正督促有关官员寻访遗世的隐逸之人,御史听闻遁石翁之名,就到家里要强迫起用他,没有成功。看见了先生,认为他是个奇才,就对遁石翁说:“您不屑于就任,惩罚就将到您自身了,愿意让你的儿子代替你前去吗?”不得已,才让先生成为县学生员。当时的教师程晶,自负有才学,态度倨傲,看见先生就很尊敬佩服,对人说:“这是当今的黄叔度啊。”当年应该有乡试,县邑官员首先推荐了先生去应举。等到考试之时,众生衣冠不整,先生感叹说:“我宁愿拖着鞋在草房呆着啊。”于是就回去了,不再去应试。
  
  宣德年间,朝廷诏令朝廷内外推举可担任风宪官的优异人才,打破常规调任和使用他们。当时先生按年次应当参加选拔贡士的考试,县令黄维一向看重先生,为他准备行李,安排仆从,强迫他应诏。先生以双亲年老为缘由,坚决推辞,就推让给自己的朋友汪叔昂。不久,遁石翁去世,先生又应当参加选拔贡士的考试,又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推让给自己的朋友李文昭;而自己躬身耕种,教授学生,来赡养自己的母亲。他母亲将要去世的时候,对先生说:“你越来越贫穷了,我死了,你一定要去为官,一定不要忘记我的话!”等到办完丧事,先生才去应试,进入到南京的国子监。国子监祭酒陈敬宗听闻先生到来,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他,使他不用列于弟子之列。第二年,又向朝廷推荐先生。还没有得到消息,先生就去世了。
  
  先生仪表堂堂,眉清目秀,长长的髯须,远远望见让人以为是神仙。无论贤能愚蠢、亲近疏远,(先生)都知道敬重并且爱护他们。言行一贯把古代圣贤之人作为榜样。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学者能够领悟曾点的想法,就会微笑着,无论到什么境地都没有不自在的,对功名利禄无动于衷,(其他的)都不值得说了。”
  
  先生和先父冷川先生为友,先父每每称赞先生所著的《易、春秋说》《周礼考正》,都认为是近代儒者比不上的,和别人谈论起人物,也一定称先生为首位。我当时为童生,偷偷记住了这些。然而,跟随先父宦游在外,没有缘由到先生家门。现在回来了,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去先生家里讨求他的著作,仅存下《槐里杂稿》数卷;而所谓的《易、春秋说》《周礼考正》,因为先生在国子监去世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都不在旁边服侍,被他同屋的学生拿走,已经都散失了,这真是太可惜了!先父年幼的时候,曾经听闻乡里父老传言,说王氏从东晋以来在江左兴盛,中道衰落将近数百年了。元代有位擅长占卜的隐士,与先生的先人交往,曾经说他的后人里会出现一位名扬天下的大儒者,意思大概指的是先生。而先生也最终没有被任用,难道(大儒者)还在他的子孙中(出现)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1176600.html

相关阅读:《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阅读及答案
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李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及善》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