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春日忆李白》详细阅读答案(附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古诗词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
分)
答:
才思、诗风、诗品
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
解析:这道题出得让人琢磨不透、一头雾水,似非要顺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答题不可,这便是强行赶鸭上架之为。首先,“什么样的高度评价”本身就有问题,“高度”不就是“什么样的评价”吗?其次,从四句的关系上说,第一句为总括句,后三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说明:第二句为“才思”,第三、四句为“诗风”,也不见有第三个方面呀?无奈之下,为迎合命题者,遂写上“诗品”二字,你敢说我答错?但这么答,还是有些忐忑,因为你不是迎合命题者的,于是思来想去,还是这样吧:“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但是觉得这么答又不合题,题目要求答出三个方面,那一定是概括性的名词,这“比庾信”“比鲍熙”可不是名词!权且这么招吧,只要尽力去答了,至于结果如何,就不管那么多了。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
分)
答:
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解析:这首诗如果考生没有学过,单凭注解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现代考生没这个实践,也不会去想象。就拿教师而言,这两句有时也很难理解,所以估计答得不错的便是情景交融之类的套语了。如是理解这一联的,思想感情答“离愁别恨”,表现手法答“拟人”、“象征”、“对偶”也应算为正确。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
分)
答:
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确“构思脉络”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的思路有什么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的分值。审好题,方能答好题。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此题应该是好答的。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
746
(天宝五)或
747
(天宝六)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

诗无敌

,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







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

诗无敌



思不群

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

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
  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

(《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

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

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春天树



日暮云

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

春树



暮云

,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

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

(《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唐诗别裁》称它

写景而离情自见

,《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

淡中之工

,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

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

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

重与

,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

何时

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清代浦起龙说:

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

(《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

论文

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



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35474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