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小松 杜荀鹤》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古诗词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 ~ 4 题。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
~4
题。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
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李诗首二句,扣紧题目“
二小松”
着笔,以“
出凡尘”
极言小松的神韵,


秋烟

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
B.“
自小刺头深草里”
的“
刺”
,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
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C.“
而今渐觉出蓬蒿”
的“
出”
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
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出”
是“
刺”
的必然结果,
也是未来

凌云

的先兆。
D.“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两个“
凌云”
,均指小松。小松尚幼
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是“
凌云木”
,而加以爱护、培养,
那才是有识见、有意义。
2
.“
松”
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下列诗句没有表达出诗人高洁品质的两项是(4
分)
A.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
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魏晋
·
刘桢《赠从第》)
B.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
累累。 (汉乐府《十五从军行》)
C.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梁
·
范云《咏寒松》)
D.
结根生上苑,擢秀迩华池。岁寒无改色,长有倒枝。露自金盘洒,风从玉
树吹。寄言谢霜雪,贞心自不移。 (隋
·
李德林《咏松树》)
E.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
冬歌》)
3
.请简要赏析李诗的尾联“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5
分)
4
.在古代诗歌中“
烟”
是一个有着独特审美价值的意象。“
烟”
以其飘浮、不可捉摸的灵动感,朦胧、遮盖的虚无感以及迷茫、凄迷而忧郁的诗意,延引出无限联想的神秘味道,使人悟到灵趣和妙趣。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频频出现“
烟”
的意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描写村落的炊烟随风飘升“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
;杜牧《泊秦淮》用“
来描述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把“
水”
与“
烟”
结合起来,表现塞外秋景“
;王勃《滕王阁序》说“
潦水尽而寒潭清,

。这些借助“
烟”
创设的意境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5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3
分) D
2
.(4
分)BE
3
.(5
分)“
从此静窗闻细韵”
,是写庭院里的两株小松,在微风中细韵轻送。“
细韵”
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紧扣题旨,而且和“
静窗”
动静对照,交相映发。“
琴声长伴读书人”
的“
琴声”
紧承第三句的“
细韵”
,并且将它具象化。“
长伴读书人”
,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
书院”
二字。语言质朴清新,句连意圆,与前面内容结合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4
.(5
分)依依墟里烟 烟涛微茫信难求 烟笼寒水月笼沙 波上寒烟翠 烟光凝而暮山紫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394418.html

相关阅读:阅读《秋庭夜月有怀》
《九日渡江》阅读答案
阅读《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
关汉卿《四块玉》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南堂五首①(之五)》《纵笔三首③(之二)》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