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葛洪《匡衡凿壁借光》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27.匡衡凿壁借光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给以书,遂成大学⑤。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⑥。”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⑦。”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③大姓:大户。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⑥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⑦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文言知识] 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邑 ②怪 ③资2.翻译:①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②时人畏服之如是③衡从之与语质疑3.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来形容“邑人”什么的?答案:27.匡衡凿壁借光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 3.临走时的狼狈相。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427448.html

相关阅读:薛昂夫《【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阅读及答案
张炎《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阅读及答案
《明史?费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阅读及答案
柳宗元《王叔文母刘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