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明史?湛若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寻丁母忧,庐墓三。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
  
  嘉靖初,入朝,上经筵讲学疏,谓圣学以求仁为要。已,复上疏言:“陛下初政,渐不克终。左右近侍争以声色异教蛊惑上心。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亟请亲贤远奸,穷理讲学,以隆太平之业。”又疏言日讲不宜停止,报闻。明进侍读,复疏言:“一二间,天变地震,山崩川涌,人饥相食,殆无虚月,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拜礼部侍郎。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九十五卒。
  
  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九十,犹为南京之游。过江西,安福邹守益,守仁弟子也,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而不乞言,慎毋轻有所论辩。”若水初与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若水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守仁言若水之学为求之于外,若水亦谓守仁格物之说不可信者四。又曰:“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一时学者遂分王、湛之学。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庐墓三庐:建造房屋 B.以隆太平之业隆:使兴盛
  
  C.明进侍读进:进献 D.殆无虚月殆:几乎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
  
  ②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
  
  ③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
  
  A.则以于B.之以于C.则而且D.之而且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B.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C.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D.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湛若水跟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追求功名,后来依从母亲的命令出仕做官,就到了南京国子监学习。
  
  B.嘉靖初,湛若水进入朝中做官,第一次上书就告诫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致力于太平大业。
  
  C.湛若水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历任当时南京的国子监祭酒,吏部、礼部、兵部尚书等。
  
  D.在湛若水经过当时的江西的时候,安福人邹守益告诫同仁不要轻易和湛若水进行辩论。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3分)
  
  ②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4分)
  
  (2)湛若水如何评价王守仁的学说?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
  
  5.C(C项“进”应翻译为“做官”。)
  
  6.B(句①由“命”的意思“命令”可推“□”内应填代词,作“命”的宾语,所以应填“之”,意思是“他”;句②“作《心性图说》”与“教士”之间应为目的关系,所以应填表目的关系的连词“以”,可译为“来”;句③“上”这一动词后应为引出动作对象的介词,而“于”就有此用法,所以填“于”,可译为“给”“向”。)
  
  7.A(文言断句应在理解文段大意的前提下,借助助词、代词和连词等标志词的帮助,准确断句。本句是湛若水对皇帝的劝谏。其中,“而”字前的内容表示一种情况,“而”字后的内容是在这种情况下的做法,二者关系密切,不宜断开,故排除B、D两项。而“修明”是“先王之道”的谓语、不应断开,故排除C项,答案为A项。)
  
  8.B(“告诫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是第二次上书的内容。由“已,复上疏言”即可得出。)
  
  9.(1)①大臣林俊、孙交等人因不能守护治国安邦之法,而言多辞官离开,实在令人寒心。
  
  (答对“守法”给1分,答对大意给2分,共3分。)
  
  ②南京民俗崇尚奢靡,(湛若水)制定丧葬制度并颁布施行。因老请求辞官。
  
  (答出省略成分“湛若水”给1分,答对“致仕”给1分,答对大意给2分,共4分。)
  
  (2)①认为王守仁有关格物之说的部分内容不可信。
  
  ②认为双方对“心”的理解存在分歧。湛若水认为王守仁所说的“心”仅指人的方寸本心。
  
  (作答本题重在研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摘抄原文要点齐全,可得1分,要点不齐全判零分。)
  
  [参考译文]
  
  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弘治五(1492),科考乡试中举,跟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追求功名。后来母亲命令他出仕做官,他才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弘治十八参加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做考官,抚摸着他的考卷赞叹道:“不是白沙陈献章的学生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列为第二名。朝廷赐他做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这时王守仁正在吏部讲学,若水和他互相应答唱和。不久母亲去世,他在墓旁建造房屋守孝三。建造“西樵讲舍”。各地士子来求学的,(湛若水)先教他们学习礼,然后让士子听他讲课。
  
  嘉靖初,进入朝廷做官,陈奏经筵讲学疏,认为圣学要把求仁作为根本。不久,又上书道:“陛下刚刚临朝处理政事,渐渐不能克服自己到最后。身边亲近的侍从争相用声色邪教来迷惑陛下的心志。大臣林俊、孙交等人因不能守护治国安邦之法,而言多辞官而去,实在令人寒心。切望陛下亲贤人,远奸佞,穷究事物之理,讲求学问,来兴盛太平的大业。”又上疏说不应停止每日的经筵讲学,上级回复表示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第二,出仕侍读一职。又上书说:“近一二间,天象巨变、大地震动,山石崩塌、河川汹涌,饥荒不断,人自相食,几乎没有哪个月不是这样的。圣人不会等到艰难困苦之时才去听取贤者的意见,明医不会因病人病情严重而停用恢复元气的药。陛下应广求能阐明先王之道的人,(让其)每日服侍在文华殿(为陛下讲学),以益于圣人学说的发扬光大。”不久,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来教导士子。任礼部侍郎。仿效《大学衍义补》而作《格物通》,进呈朝廷。后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民俗崇尚奢靡,(湛若水)制定丧葬制度并颁布施行。因老请求辞官。九十五岁时去世。
  
  若水在他一生所到之处,一定修建书院来纪念陈献章。九十岁时还漫游南京。途经当时的江西时,王守仁的弟子安福人邹受益告诫他的同仁说:“甘泉先生来,我们应当尊敬这位老人而不要妄自讨教,千万不要轻易与他论辩。”若水最初和守仁一同讲学,后各自设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旨,若水则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旨。守仁说若水的学问是从外部来的,若水也认为守仁的“格物”之说有四点不可信,还说:“阳明所说的‘心’与我所说的‘心’不同。阳明所说的‘心’仅指人的方寸本心。而我所说的‘心’存在于万物之中,无处不在,所以他认为我的学说是从外部得来的。”当时的学者就把他们的思想分为王、湛两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494766.html

相关阅读:《九方皋相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张方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范成大《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虽有嘉肴》研讨与练习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