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诗人:徐志摩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人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生也飘飘,去也飘飘。傲然于尘世间,却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徐志摩出生在浙江,在他的家乡海宁硖石镇,有东西两座山像恋人一样深情对望,中间有一条河流穿过,名曰“硖河”。志摩先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父亲徐申如当时已是硖石首富,于沪杭一带的金融业界小有影响。今天的海宁作为县级市,却有火车站,那都是徐申如的功劳。

  少年时代的徐志摩,聪明,好动,爱玩耍,兴趣广泛。5岁起师从一位古怪的老师——查桐轸。这位老师虽学问极好,却不刷牙,不洗脸,夸张地说一生都没洗过澡。有这样的老师,徐志摩曾反省自己懒而散漫,岂查桐轸先生之遗教邪!

  1910年初,徐志摩进入了当时全省最有名气的杭州府中。此时,他的天赋便款款展现出来。他十分活跃,总是交头接耳,跳来跳去,从不用功念书,但考试分数总是第一。有趣的是,在他的同学中,有个转学来的乡下少年,总是诚惶诚恐,无论在哪里,都像蜗牛似的蜷伏,连头都不敢伸一伸出壳来。可是这个少年后来也出了名,他就是作家郁达夫。徐志摩的第一段姻缘就是在杭州府中促成的。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方是名门望族出生的张幼仪小姐。一家有钱,一家有势,这样的联姻,双方家长都一拍即合。可是当时徐志摩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嫌弃地说她是“乡下土包子”。这便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场婚姻的不幸。因为对徐志摩来说,他要的不是贤妻良母,而是自己欣赏的完美恋人。

  正如徐志摩自己所言,他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出感情的线索。

  后来在哥大攻读学位的时候,他为了追随罗素,漂洋过海去了英国。不巧,罗素启程去中国演讲了。不过,在狄更斯的介绍下,他进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这促成了徐志摩人生的一大转折。中国从此少了一位银行家,政治家,而多了一位诗人。在康桥的柔波里,他恋上了妙龄少女——林徽因。个人认为,林徽因是最适合徐志摩的。河上雅致的桥梁,河面上静静漂浮的小船,岸上的绿草和杨柳,星光和波光的默契构成了使徐志摩魂牵梦萦的康桥。因此,写下了为世人所熟知的《再别康桥》。在英国,他还结交了不少名士。在康桥的时光,应该是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

  回国后,徐志摩致力于《晨报副刊》的主持。1924年,为了给泰戈尔老爹祝寿,新月社集体献上一出《齐德拉》。林徽因和徐志摩同台演出,也算给这段感情留个纪念。祝寿现场,还有一名女子,也是众人目光的焦点。她便是陆小曼。从此,徐志摩陷入了和陆小曼的苦恋之中,并最终修成正果。可是婚后陆小曼挥霍无度,徐申如又不给徐志摩经济支持。那一段时间,徐志摩过得很窘迫。最后,为了赶回北平,为林徽因捧场,徐志摩的乘坐的飞机失事了。一位传奇的诗人就此陨落。

  徐志摩的一生如此短暂,像流星那样转瞬即逝,曾经辉煌,曾经华丽,却免不了最后的惨淡。徐志摩作为一名诗人为世人熟知,其实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也不凡。家庭优越,天赋不凡,斯文帅气,再加上一段段爱情传奇,使徐志摩屹立在中国近代诗人之中,自成一派,清新自然又富有新奇。

  如今,徐志摩先生的墓碑坐落在海宁硖石的西山上,那里已成为西山公园,不少游人慕名而去。在他的墓碑两旁,雕刻着翻页的书,上面写着那一句最经典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你也可以去领略康桥优美的风光,也许,当你走在康桥岸边,一位风度翩翩,书生意气的青年向你迎面走来……你会不会有恍若时光隔世,梦境穿越的感觉。

  文学历程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除第三、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镌》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同年与陆小曼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创办《新月》杂志。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处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沆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方玮德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徐志摩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出了四期。

  人物评价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shiren/33113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