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江枫”是指“江边的枫树”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经典诗句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很多人对张继古诗《》中的“江枫”感到疑问,到底是“江边的枫树”?还是“江村桥”和“枫桥”呢?下面让我们通过以下两篇网摘了解一下。(注:以下两篇文章已注明作者信息,非本站原创。)

文章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后人收入《唐诗鉴赏辞典》、《千家诗》、《历代诗词名句辞典》、张玉欣著插图版《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张培培注《唐诗三百首》(光明日报出版社)、毛毛虫变蝴蝶·分级阅读·低年级《唐诗三百首》(注音彩色图文版)等许多古典诗词选著和中学语文课本,在广大读者和中学生中广为传诵,且有着很深的影响,励志歌曲。这首诗是诗人张继赶考落第,郁郁回乡,途经此处,挥毫写下的诗篇。诗中把旅途中的愁容与周围幽美的深秋景色,如图画般地描绘了出来。弯月、客船、江枫、渔火、乌啼、钟声,有明有暗,有静有动,有音有画。短短的28个字,写出了一个悠远旷达、逼真深刻的意境。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桥字,但全篇都是紧紧围绕着桥来写。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使枫桥名声大振,中外闻名。同时,也使一座很普通的寺庙——寒山寺身价倍增,香火旺盛,名扬天下。

笔者最近有幸拜谒了当年张继枫桥夜泊赋诗抒怀之处——苏州枫桥景区寒山寺——实地考察了寒山寺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对《》这首名诗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对诸多如上述所列古典诗词选著和中学语文课本中关于“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注释产生了疑意。以上几本专著及中学语文课本中都对“江枫”和“渔火”的注释基本相同,即“江”指长江,“枫”指枫树。全句意为“江边火红的枫叶,江上漁船的灯火”或为“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是秋色秋意的描写。而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是不对的。在我实地考察中发现,寒山寺山门外对面有一条河,其名为运河。在运河上有两座桥橫跨河道,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两桥相望相距不远。因此,我认为诗中的“江枫”不是指长江边上的枫树,而是指江村桥和枫桥。其理由有三:

第一、“江”在许多诗词中是指长江的,但在这里应考虑它的地理环境。把“江”注释为长江,显然与当地河流水系不相符合。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3.5公里处的运河之畔,这里远离长江,只临运河。长江在进入江苏后经南京、镇江、江阴而流入入海口,那里能有“江岸”和“江中”之说?难道诗人是富有想象硬把长江岸上的枫树和江中的渔火牵强附会地拉到寒山寺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应该是注释者不了解寒山寺周边的地理环境而产生的误解。

第二、专著与教材中的解释与寒山寺周围的建筑布局不相符。寒山寺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寒山寺山门前便是古运河的一条支流。河上有一座桥名叫江村桥,桥东堍便是寒山寺。江村桥为单孔石拱桥,建于唐代,现在的半圆形单孔石桥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的。如果不是当年江村桥取三个字的桥名,张继的诗作也许会叫“江桥夜泊”。与江村桥相望的是枫桥,枫桥旧称封桥。枫桥只是一座江南普通的月牙形单孔石拱桥,长39.6米,高7米,宽4.2米,跨径10米。始建于唐代,距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明崇祯末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都曾修缮过,现存的枫桥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的。其东堍与铁铃关相连,成为苏州城西的重要水陆军事要塞。据史料记载,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故名为“封桥”。唐时枫桥的繁华已蔚为大观。明清之际,枫桥达到了鼎盛期,商旅如织,舟船林立。江村桥和枫桥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似的建在寒山寺山门前的运河上,是河两岸水陆交通的枢纽。所以诗中的“江枫”应该是江村桥和枫桥两座古桥的缩写。

第三、专著与教材中的解释与诗人张继赋诗的标题“枫桥夜泊”相违背。张继,字懿孙,襄州(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人,中唐诗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全唐诗》中,只存四十余首。《》是他最著名的诗,作于天宝十五载流寓苏州时。张继当年取名“枫桥夜泊”,正好点明了诗人深夜在枫桥下系舟夜泊的时间地点,进而抒发其秋夜旅愁的凄冷愁苦。因此,诗句中的“枫”与标题上的“枫”其含义是相一致的,而不能将标题上的“枫”解释为枫桥,把诗句中的“枫”解释为枫树。所以,专著与教材中的解释显然是与诗人赋诗的原意相违背的。

因此,只有把“江枫”解释成江村桥和枫桥才符合“姑苏城外寒山寺”的环境氛围,才能与诗人“枫桥夜泊”的主题相吻合,且与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特点相一致,才能体现诗人当年夜泊枫桥的环境和心境。

作者:王欣(忻州二中高级教师,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文章二

唐代诗人张继写下的《枫桥夜泊》,为多种版本小语教材所选用。在课本注解和各种教参乃至《唐诗三百首》中,都将“江枫”解释为“江边的枫树”,经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并前往苏州实地考察访问,证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错误的。

张继,唐天宝年间进士,襄阳人,早年一直流寓江南。在苏州(即姑苏城)城有一座寒山寺,寺门西开。门前有一条河,南北流向,横跨河上的“江村桥”就在寒山寺门口左侧。沿河往北不远又有一拱桥,叫枫桥,桥边有一小镇,即枫桥镇,距寒山寺五里水路。

当年张继赴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只好由京返回寓所江南。一路上心情郁闷愁苦、寝食不安。途经苏州天色已晚,遂到枫桥镇边泊船夜宿,是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眠,起床透过船窗向南望去,高高拱起的江村桥、枫桥和河面上的点点渔火,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张继思绪万千,触景生情,更感前途渺茫。这时从寒山寺里传出夜钟之声,清静之夜,听来悠扬悦耳,张继心头为之一振,心情顿为好转,兴之所至,展纸挥毫,当即写下了《》一诗。张继从此更加发奋读书,第二次赴京赶考,果然中了进士。所以后来人认为:寒山寺钟声可以消愁开智、给人灵感。

由此可见,诗中的“江枫”实指“江村桥”和“枫桥”。绝非“江边枫树”之意,诗境苏州,既没有江,也不见枫树。

发表于江西教育出版社《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一定在心里对“江枫”二字有了深刻的认识了吧!那赶快到老师或同学哪里帮助纠正错误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ju/13117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