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刘琨《扶风歌》原文及翻译 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刘琨《扶风歌》原文及翻译 赏析

刘琨《扶风歌》原文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竞此曲,此曲悲且长。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刘琨《扶风歌》翻译注释

、广莫门:晋都洛阳城北门。汉朝洛阳城北面有二门,一曰谷门,一曰夏门。魏晋之后改谷门为广莫门。

2、丹水山:即丹朱岭,丹水发源处,在今山西高平县北。丹水由此东南流入晋城县界,又南入河南省,经沁阳县入沁水,是为大丹河。刘琨出任并州刺史,由洛阳出发,丹水为其必经之地。

3、弯:拉弓。繁弱:古良弓名。龙渊:古宝剑名。这两句是说他戎装出发。

4、顾瞻:回头看。御:驾。飞轩:奔驰如飞的车。这两句是说出广莫门时回望宫阙,便驾车飞驰而去。

5、发鞍:即卸下马鞍。这句和上句是说在丹水山的长松下系马,在高山头卸下马鞍。

6、烈烈:风的威力。

7、泠泠:水声。

8、谢:辞别。哽咽:悲泣至于声气结塞。这两句是说挥手与京城长辞,悲痛得说不出话来。

9、结:集结。归鸟:一本作飞鸟。旋:盘旋。这两句是说,自己的悲痛以至于使浮云为之聚结,飞鸟为之盘旋。

0、慷慨:指悲歌慷慨。

、摧藏:即凄怆,伤心感叹的样子。

2、资:钱。

3、薇蕨:一种野菜,嫩时可以吃。安可食:怎么能吃呢?

4、揽辔:拉住马缰绳。徒侣:指随从。吟啸:即吟诗。绝岩:绝壁。这两句是说拉住马缰绳,命令随从启程,在悬崖绝壁的险径中歌唱。

5、微:衰微。夫子:指孔子。故:一本作固。《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在陈国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还是坚持着;若是小人,一到这时候便无所不为了。这两句是说君子之道衰微不行,象孔子那样都有穷困的时候。用来比喻自己的困?。

6、李:指汉李陵。骞:与愆字通。愆期:错过期限。这里指李陵逾期未归汉朝。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陵于公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人出征匈奴,匈奴用八万士兵围击李陵。由于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李陵战败,并终于投降了敌人。汉武帝因此把他全家都杀了。这两句是说李陵出征匈奴过期未回来,流落在匈奴那里了。

7、忠信:指李陵,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李陵“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不见明:不被谅解。这两句是说忠信反而获罪,不被汉武帝谅解。当时刘琨领匈奴中郎将,故以李陵自喻,说明自己讨伐外族入侵者不见功效,区区孤忠,不见谅于朝廷。

8、竟:指奏完。此曲:指《扶风歌》。

9、弃置:放在一边。重陈:再次陈述。

刘琨《扶风歌》赏析

《扶风歌》是刘琨的诗词作品之一。是作者在公元307年(晋怀帝永嘉元年)受任并州刺史,九月末自京城洛阳前往并州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途中所作。充分反映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慷慨悲凉,是我国中世纪诗歌创作中一篇罕见的杰作。

此篇是作者在公元307年(晋怀帝永嘉元年)受任并州刺史,九月末自京城洛阳前往并州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途中所作。当时黄河迤北,已成为匈奴、羯等少数民族争战角逐之场。据《晋书》本传载:“并土饥荒……余户不满二万,寇贼纵横,道路断塞。”作者是怀着匡扶晋室的壮志冒险犯难而去的。他采用乐府旧题写作此篇,充分反映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慷慨悲凉,是我国中世纪诗歌创作中一篇罕见的杰作。

《文选》李善注说:“《集》云:‘《扶风歌》九首。’然(则)以两韵为一首,今此合之,盖误。”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此篇,也题作“《扶风歌》九首”。实则古乐府分章之体是以四句为一解。此诗是合九解成一篇。《文选》是不错的。

首解四句写登程。下笔就写“朝发”、“暮宿”,是记实,也见出受命北去时行程的迅急:早晨刚出都城北门??广莫门,日暮已到了大河之北、丹水的发源地??丹水山,进入并州境内。这里,诗人用夸张笔法渲染出行色的匆忙,也透露了他急于赴国难的心情。接着写出自己两手所持的是像古代繁弱、龙渊那样的名弓宝剑;而“弯”(开弓)、“挥”两个富动态性的词,既说明他是行进在“胡寇塞路”的险境之中,随时都需要用武,也足以显现出作者一往无前的英武气概。

次解写恋阙心情。作者年轻时(作诗时也只三十六岁)正处西晋初期的安定阶段,在繁华的洛阳城里,他也曾有过诗酒从容、文友会聚的一段优游生活。洛阳城里巍峨的宫阙,是过去国家安定隆盛的标志,也是他前阶段优游生活的见证。自经变乱,现在已到了“国已不国”的地步。往事成尘,归来无日。这使他心情上不能不有所留恋,在行动上也就表现为“顾瞻”长“望”。望中最瞩目的是宫阙,是“俯仰御飞轩”。唐吕向解释说:“俯仰,犹高下也。御,犹驾也。飞轩,廊宇也。”(五臣注《文选》)飞轩,又有奔驰如飞的车辆之义。这句意思应是说,宫中廊宇高低,远望宛如急行中车辆的起伏。作者心目中,这时已经把静态中的宫中廊宇和身边行进中车辆的动态混而为一了。抚今思昔,不自禁“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三解写途中小憩。京都已落在遥远的后方,现在系马、解鞍的所在是荒寂的高山头、长松下,入耳的只有秋末的烈烈悲风和泠泠涧流的声响。这四句用了音韵谐协的偶句,着力烘染出一幅秋山穷旅图。

四解写小憩中的心情。与熟悉的京都和那里的人挥手长辞了,黯然无言,惟余哽咽。甚至空中的浮云也凝定不流,飞鸟也回旋不去。耳目所接,竟如天地万物都在助人兴悲。后两句写境,却更增强情的抒发。

五解继写一时心中所想。这时心头萦绕不去的是离家日远,前路茫茫,境地险恶,存亡未卜。在这穷荒山林中,慷慨激昂,也是徒然,只有抱膝独坐,思绪紊乱,五内如焚。这是作者胸怀、心情的真实表白。

六解写当前困境。身处穷林,惟与麋鹿、猿猴为伍。资粮乏绝,无以充饥。看看麋鹿、猿猴还有野草、山果果腹,可以游戏自得,实在令人自叹不如。经此映衬,愈见出人的困窘不堪。这解和四解一样,都叠用两个“我”字,既产生了和读者对面倾诉的亲切感,另外也诚如何焯所说:“真有孤臣独立之叹。”(《文选》批语)

七解写困境中的自慰、自奋。作者深知重任在身,不容?徨,终于重提辔缰,号召部下继续前行;同时,也在绝岩中,聊自吟咏舒啸,稍畅胸怀。他的重行振作,是由于在所承受的传统思想中找到了若干支撑力量:自己当前的处境,正是古人也曾慨叹的“世衰道微”的时世;孔子在陈绝粮,就曾对弟子子路说过“君子固穷”的话,何况是我辈!他精神上终于获得了宽解。

八解是在自慰、自奋之余,又作转折,写出内心的隐忧:历史上曾有过李陵对匈奴以少击众,最后势穷力屈,过期不得归来,被迫降敌的事。李陵在降敌前也是尽忠竭力了,降敌后亦常怀归志,但汉武帝却不予谅解,反而杀了他的母弟妻子。现在朝廷多事,不暇外顾,自己孤悬一方,后援难继,困窘之情亦与李陵相去不远,不能不对未来抱忧兴叹。

九解是全篇的结尾,也是乐府常见的结束形式。但在此篇,却不是单纯的套用。从上文所写,可见作者前途艰危正多,路也正长,有如他所要歌唱的曲子一样悲而且长。哀怨深沉,实在不忍、也无心重陈了。重陈,只是使自己、也使听者心伤而已。

全诗风格悲壮,语调苍凉,感情真挚,用语简练,鲜明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全篇九解,一气贯注;逐解换韵,声情激越。既多侧面地表现了辞家赴难、身处穷窘、忠愤填膺的作者的完整形象,也真实地反映他所处的时乱世危、朝廷不振、凶荒满目的现实环境,有着史的价值。全诗辞旨愀怆悲壮,千载之下,感人犹深。杨慎说:“东晋之诗,刘越石为称首。此诗朱子亟称。”(《升庵诗话》),是有其原因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ju/35537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