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雍陶《题情尽桥》原文及翻译 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雍陶《题情尽桥》原文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雍陶《题情尽桥》翻译

、从来:向来。

2、尽:完。

3、何:什么。

4、名:取名。

5、为:做。

6、自:从。

7、此:这。

8、任:任随。

9、离:罗列。

雍陶《题情尽桥》赏析

《题情尽桥》是唐代文学巨匠雍陶的诗词作品之一,雍陶工于词赋。雍陶,字国钧,成都人(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工于词赋。

雍陶在854年(唐宣宗大中八年)出任简州刺史。简州的治所在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据说有一天他送客到城外情尽桥,向左右问起桥名的由来。身边跟随的人回答说:“送迎之地止此。”雍陶听后,很不以为然,随即在桥柱上题了“折柳桥”三字,并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读者仿佛可以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的柳条写无形的情愫,诗句中蕴含了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恻的场面。

诗的发脉处在于“情难尽”三个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诗人宁愿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来命名而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给人以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有诗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一时名辈,咸伟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其舅云安刘钦之下第,归三峡,却寄陶诗云:“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得诗颇愧赧,遂通向不绝。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与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友善,以琴樽诗翰相娱,留长安中。大中末,出刺简州,时名益重,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国初诸人书奴耳。宾至,必佯佯挫辱。投贽者少得通。秀才冯道明,时称机捷,因罢举请谒,给阍者曰:“与太守有故。”陶倒屣,及见,呵责曰:“与足下素昧平生,何故之有“冯曰:“诵公诗文,室迩人远,何隔平生“吟陶诗数联,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闭门客到常如病,满院花开未是贫。”又“江声秋入峡,雨色夜侵楼“等句。陶多其慕己,厚赠遣之。自负如此。后为雅州刺史,郭外有情尽桥,乃分衿祖别之所。因送客,陶怪之,遂于上立候馆,改名折柳桥,取古乐府《折杨柳》之义。题诗曰“?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甚脍炙当时。竟辞荣,闲居庐岳,养疴傲世,与尘事日冥矣。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ju/597933.html

相关阅读:宋史?李元昊传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秦一?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旧唐书?尉迟恭(敬德)传原文及翻译
献给太阳_诗歌鉴赏
杜甫《园官送菜》原文及翻译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