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原文翻译及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原文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燕兵夜?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2、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3、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壮岁:少壮之时。

4、锦?(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战袍。

5、燕兵:此处指金兵。?(chuò):整理的意思。

6、汉:代指宋。

7、髭(zī)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8、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

9、东家:东邻。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翻译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赏析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为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慷慨激昂;下片写心伤透骨,沉郁苍凉。虽然作者自称戏作,实际上感慨遥深。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燕兵夜?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夜?银胡?”,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ju/600973.html

相关阅读:荀悦《汉纪》-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二十
哀希腊_诗歌鉴赏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李白《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