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学习,先学会思考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习方法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我们的文化所认同的读书之人——是能够刻苦苦读的求学者。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有其精辟的总结,总结出了好些至理名言,今天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依然用其教导着激励着我们,这些理论让我们世代享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业精于勤,荒于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晋代车胤的囊萤,晋代孙康的映雪,东汉孙敬的悬梁,战国苏秦的刺股。家长、学校、社会都认同这样的道理,他们都用这样的哲理名言训导,都用这样的典范同化,于是学生们也就认定这个理是绝对的真理,不容质疑,一头扎到书堆里去,起早贪黑,秉烛耕耘,成了最辛苦的人群,哪里顾得上寓教于乐,哪里寻得着童年的快乐天真。
这样苦读的结果怎样呢?当然成效显著。苦读造就了高分学生,苦读造就了名校学子。家长喜露笑容,学校引以为荣。有句不好听的俗语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等走出社会有所作为者少之又少。有所作为取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取决于有没有思考的习惯,能不能想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只知苦读,学习再学习,哪里舍得花时间去思考,又怎能培养出主动思考的习惯。我们也思考,我们只思考这道题提出了什么问题,给出了什么条件,我们从这个已知条件总能想出问题的答案。社会、生活是这样一个解题的过程吗?难怪我们中国从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之一,一坠成为发展中国家,难怪我们的科技创新总是很少,难怪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却没有拿过诺贝尔奖的,难怪我们的儿童在各种考试竞赛中频频捧回奖杯。这正印证了一个词“文弱书生”,一个书生有些文气是应该的,但在这里我总觉得这个“文”粘有贬义,让人感到了书生的刻板,让人感到了书生那股文绉绉酸溜溜的气息。书生用一“弱”字来修饰我觉得也是对的,书生应该是文质彬彬的瘦弱的小白脸,不仅身体不够彪悍,做起事来也缺少胆魄,没有力量。所以说书生不会有大作为,我们中国各行各业的重任都由这些书生担当着,我们又怎么能寄托于一个惊天动地的厚望呢?不出大人才,不出大成果,只会出“大学者”,也不能怪他们,要怪就怪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

[1]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xuexi/120040.html

相关阅读: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