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解题放松-基础知识加技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习方法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提供一篇学习方法范文,作为参考!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等。构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根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构成历史人物概念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人物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和重要活动、他的阶级属性和历史地位等;构成历史事件概念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参加者、基本进程、性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比对历史事实的理解更概括集中,更能体现历史现象的本质。对历史概念的理解需要掌握它所包含的特定含义和构成基本要素。

  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判断、推理、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要素。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明显加强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如清“闭关政策”这一概念,其含义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呢,还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答案是后者。

  掌握历史概念,要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入手。历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的内部结构,它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历史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外部联系,它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以“华北事变”这个历史概念为例,概念的内涵是:1935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华北制造了一系列新的侵略  我认为历史学习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是基础(基础知识和知识体系),二是技巧(解题技巧)。

  一、 基础(基础知识)

  我的做法是“读书必动笔”。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要点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弄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弄清众多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比较它们的异同,把它们联成线索。把重点知识和线索记下来。

  二、技巧(解题技巧)

  我重点说一说第二点,解题技巧。在考试答题时,解题技巧最为重要。

  (一) 选择题,最重要的技巧是排除法。划完材料中的时间和关键词后,对选项也要逐个排除。如果排除了两个,剩下两个,就要重新审一次题,看看材料中是否有时间或某个关键词没有看到。

  (二) 材料解析题。

  1、我想先说一说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时间线索、因果联系、过程扫描、阶段分析、性质判断、意义定位。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指导我们解题的思路。

  2、历史学科研究技巧最重要的是“论从史出”。要求结论从材料中归纳得出。现在高考考查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分析历史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在分析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我们的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有三个主要理论。

  理论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三个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2)生产关系三个要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理论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都有阶级性。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理论三、阶级斗争理论

  (1)奴隶社会的对立阶级是奴隶主和奴隶,封建社会的对立阶级是地主与农民,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各阶级的活动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这一般都在分析阶级性质是时用)

  (3)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事件,其中包括《何梅协定》和“华北五省自治”,对此,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妥协活动,主要有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等。概念的外延是:日本侵略者要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原因),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目的)。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与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与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相呼应。利用了蒋介石围追堵截长征中的红军的有利时机(联系)。华北事变是日本扩大侵略的新步骤和危险信号(性质)。在这个例证中,同学们容易忽略内涵中“国民政府的一系列的妥协活动”这一要素,因而也就丢失了“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一史实知识点。希望同学们举一反三,完整地掌握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分为史实性概念和理论性概念。史实性概念有大小之别,掌握上也有轻重缓急。

  (1)重大历史概念。一般指教材章(或节)的标题,它是教材知识线索的骨干支架。重大历史概念有一章(节)一个中心内容的,如“西汉的盛衰”、“太平天国运动”;也有几章合成一个中心内容的,如唐朝的历史由五章(第14~18章)叙述完成;还有一章(节)包含几个重大事件的,这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最为明显。

  (2)重点历史概念。指组成或与重大历史概念相联系的概念,一般指教材的子目录,还包括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西汉的盛衰”概念之下有“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一系列重点历史概念。重大历史概念和重点历史概念结合,建构起历史知识的基本线索,都是备考复习的重要内容,应当按照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求完整掌握。

  (3)一般历史概念。它是重点历史概念之下,支撑教材重点知识的辅助历史概念。如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永安建制”、“北伐”等。这类历史概念可按教材叙述的详略掌握,但应在概念的外延方面多加一些思考。

  (4)次要历史概念。指散见在教材各处,包括引文和注释中的众多细小概念。次要历史概念在教材中往往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人名或一句话。如“耦犁”、“吴王刘濞”等。这类概念一般要求记准史实,能作一句话评价,不需要完整分析。

  4、解答材料解析题时我的技巧是:

  (1)首先读第一问,读题时就圈出关键词(时间、答题项目)。如果问题说“结合材料一”,那么答案一定在材料中。如果问题说“结合所学知识”,那么答案除了材料就一定要加上教材中的知识。

  (2)按照题目的要求阅读相应的材料,阅读时要一句句地读,边读边画出关键词。都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记住,一定要把材料榨干,一个要点也不要丢。能够从材料中获得的采分点争取全写出来,争取不丢分。高考中给出的材料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材料是十分具体、详细的,材料中没有答题的关键词,而需要把这些具体、详细的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采分点。但在高考时此种类型的材料是少数。第二种,材料表述清晰明了,材料中就有答题的关键词或其含义。这是高考常见的材料类型,就要按照以上技巧提炼要点。

  (3)结合教材的采分点,则要按照前面所说历史思维方式去寻找答案。这个寻找的过程既是考察记忆,又是考察分析和理解。

  5、各种类型题的解法需要掌握并加以训练。

  比较题解题技巧:

  相同点:

  (1)找出比较项(反映事物本质的知识结构中的要素,在主干知识结构中找)

  (2)表达句式一般为:二者都……

  不同点:

  (1)找出比较项(反映事物本质的知识结构中的要素,在主干知识结构中找)。

  (2)用史实分别说明比较的双方。表达句式一般为A……,B……。二者一定对比着写。

  观点论述题解题技巧:

  (1)亮明观点。

  (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3)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有时需要写,有时不需要写)

  评价题解题技巧:

  辩证地评价:(1)性质(2)积极影响(3)消极或局限性。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历史地评价: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如分阶段的,前期、后期。

  全面地评价:分成若干方面,比如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或者对殖民者、对殖民地、对国际关系。或其它的某几个方面。

  只要掌握了基础,又掌握了技巧,又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那么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变化”题:

  (1) 由……到……

  (2) 变化的趋势:根据材料用一个词来概括,比如上升、下降、曲折发展,有时前面需要加上副词,比如迅速、快速、飞速、缓慢、平稳等。

  启示、经验、教训题:

  (1) 启示:总结性、规律性的句子。思考过程中,既要结合政治课中的基本理论,更要结合本题所有的设问反映出的整体思路和问题进行概括。不要把政治课本的中原理直接写上来。必须和本题所反映了历史密切结合,才可能得分。

  (2) 经验:历史上做的正确的、好的,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的。

  (3) 教训:历史上做的错误的,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或需要改正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xuexi/199015.html

相关阅读: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