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风雨沧桑显巨变 六十春秋铸辉煌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风雨沧桑显巨变 六十春秋铸辉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毛泽东思想、dxp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断改革创新;坚持立足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科技进步。经过历届市委、政府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最新二届市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吸取历届班子的执政经验,以“求实、创新、争先”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难中破困、逆中求进,走出了一条适合##特点发展的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本##执政和发展理念的施政纲领,即“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六大目标、九项工程和以新型工业化带四化的发展战略重点,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一、三产兴旺成果显著
    
    (一)经济总量实现大突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地完成了各个规划时期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市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GDP1105.74亿元,总量在##省排名第二,在长江沿岸六省十二地级市中名列第三,比1949年增加1104.5亿元,比1978年增加1091.92亿元;200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达到21410元(约合3135美元),比全省高出3889元,比1949年增加21355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1950年的11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431.97亿元,年均增长2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72亿元,是1950年的756倍,年均增长12.1%;财政总收入71.08亿元,是1952年的1914.8倍,是1978年的29.7倍,57年年均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45元,比1987年增长10.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751元,是1958年的118.8倍,是1978年的58.7倍,与1958年和1978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0.0%和14.5%。
      
    (二)第一产业总量扩大
        
    解放初期,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仅为1.16亿元,到1978年也只有6.07亿元,随着技术及现代化的应用,##第一产业总量不断扩大,从农业大市逐步发展成为农业强市,到200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90.22亿元,比1949年增加189.06亿元(现价),占GDP比重17.2%,比1949年下降75.8个百分点。一是农林牧渔总产值结构进一步改善:建国初期乃至到改革开放前期,##农业内部结构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农业精细化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比由1949年的85.0:2.0:10.4:2.6调整为2008年的40.4:2.6:42.6:14.4,其中牧、渔业占比分别上升32.2和11.8个百分点,农业占比下降44.6个百分点,林业占比略微上升0.6个百分点;养殖比由1949年的13%提高到2008年的57%。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目前,##粮食、林业种植和牧业、水产养殖大户逐年增加,据农业部门统计共有近4万户,涌现出了华容、湘阴全国水产百强县、##县、湘阴县全国生猪百强县;2008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0家,10大产业链条建设,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经营格局。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品牌农业意识增强。据农办统计,全市水稻优质率达到72.6%,棉花优质率99%,瓜果蔬菜优质率达到99%以上,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66万亩,达到63.4%以上,出栏生猪优质率达到75%;无公害农产品总认定面积达420万亩。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59.76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293.14万吨,增长了3.9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193种、绿色食品78种、有机食品48个;全市192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拥有“正虹”、“岳泰”、“长康”和“福湘”4个中国驰名商标,“正虹”、“岳泰”2个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企业8家,##名牌产品28家,##著名商标43件。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传统的人力耕作大多被机械化所取代,过去40天的“双抢”期现在不要一星期,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1年的0.01万千瓦增大到2008年的404.57万千瓦;昔日漆黑一团的山村夜晚,现在电灯明亮、荧屏闪烁,2008年农村用电量61764万千瓦时,比1949年6187万千瓦时增长了近9倍。产业结构的优化,多种经营的格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活力,壮大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60年来##第二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有”到“大”,由“大”变“强”的阶段,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394万元发展到1978年的5.81亿元,到2008年已增加到571.80亿元;占GDP比重51.7%,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上升48.5和9.7个百分点。
       
    ##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22家发展到2008年的1066家,年均增加18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0.1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689.73亿元,年均增长17.1%;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38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492.87亿元,比去年增长20.0%,对GDP的贡献率达59.3%。增加值总量1998年超过株洲后进入全省第二,仅次于长沙,成为全省的第二大工业经济强市。一是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60年来,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经济增长有了明显的提高,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49年三次产业构成为93.0:3.2:3.8,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甚乎其微。1978年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三次产业构由1978年的43.8:43.0:4.3调整为 2008的17.2:51.7:31.1。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占据国民经济地位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经济学家钱纳里认为人均GDP达到2120-4230美元左右(2008年##约为3135美元),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其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为17.2%),第二产业比重(##为51.7%)高于第三产业(##为31.1%)。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二是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集群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60年来##工业突飞猛进,特别是“十六”大以来,##规模工业更是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按增加值排名)石化(157.92亿元)、食品(98.85亿元)、建材(36.71亿元)、机械(28.51亿元)、纺织(26.72亿元)、造纸(20.98亿元)、电力(18.76亿元)、医药(14.41亿元)、废旧回收(12.56亿元)等九大支柱暨优势产业,2008年共实现增加值415.42亿元,比去年增长17.0%,比2000年现价增长4.89倍,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4.3%,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2.8%。特别是医药业发展迅速,2008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6.8%。三是园区工业增长提速。工业园区是近几年##工业朝集约化发展迈进的产物,特别是实施民本##建设的五年来,全市工业园区呈现超常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六省级六市级”12大工业园,2008年六大省级工业园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6.64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增速前三名的临湘化工农药工业园、云溪工业园、湘阴工业园、分别增长73.0%、49.0%和34.5%;六大市级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2.09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增速前三位的君山工业园、华容工业园、##县工业园分别增长50.5%、30.9%和30.1%。四是工业区域布局日趋优化。规模工业中中省、市直企业独撑天下的格局被日益壮大起来的区街工业(楼区、云溪、君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和县域工业(六县、屈原区)所打破。2008年中央省市直企业实现增加值146.0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29.6%,区街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09.87亿元,占比22.3%,县域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36.91亿元,占比48.1%。
      
    (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60年来##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第三产业门类已有建国初期的2大类完善到如今的14大类22子类,凸显出全面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47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343.72亿元,其中1978年到2008年增加值现价增加了341.78亿元,年均增长13.8%。近几年来以航运物流业、现代旅游业和大商贸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炫目明星。一是航运物流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秀。##物流业伊始于上世纪90年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拓城活港”战略,经过几届党委政府的努力,2004年依托城陵矶港口打造##现代航运物流业被正式提高到产业战略高度,先后兴建了太阳桥物流园、城陵矶港物流园、枫桥湖物流园、中南大市场物流园,特别是目前兴建中的物流产业基地--城陵矶新港,初步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的网络基础格局,成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新秀。1978年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仅为0.41亿元,到2008年增加到42.52亿元,年均增长12.7%;货物周转量由1952年的3.16亿吨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111.69亿吨公里,年均增长6.6%;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70年的80.8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7266.6万吨,年均增长12.6%。二是现代旅游业有效整合特色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全市共拥有单体旅游资源590处,包含有8个主类,27个亚类,97个基本类型,##旅游从1979年起步发展至今,经历了从事业接待到产业经济的飞跃,实现了从小行业到大产业的跨越,以“名山、名水、名文、名人、名村”等特色为起脚点,融入“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等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对##楼景区的扩建,形成的以##楼新景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洞庭风光旅游区,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龙头。接待国内游客由1979年的46.9万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1182万人次,年均增长11.8%,近五年接待游客总数占改革开放以来接待游客总数的95%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由1979年的18.7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5.35亿元,年均增长41.7%;接待入境旅游者由1979年的858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14.16万人次,年均增长19.3%;旅游创汇1979年仅有3.6万美元,2008年提高到2118万美元,年均增长24.6%。另外依托“洞庭天下水、##天下楼”这一特色资源,2007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内地前20佳宜居城市,吸引了全国股价最高的明星房地产企业保利房地产股份公司和广州著名黄河集团公司纷纷抢滩洞庭湖东岸,为##现代服务业的超常发展聚集了后劲,放大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洼地效应”。三是传统批零商贸业形成大商业格局。建国初期物质匮乏的年代,##商贸仅停留在材米油盐等简单生活商品范围,1949年全市商业增加值仅为172万元,到1978年也仅为6657万元。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商业等到了快速发展,两湖平原物质集散地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吃、穿、喝、乐等商品范围不断扩大,门类齐全,品种全面,目前商贸市场呈现出交易活跃、商贾云集、群雄逐鹿的格局。2008年全市实现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增加值87.16亿元,比1949年的商业增加值172万元现价增加87.14亿元,比1978年增加86.51亿元。特别是近五年来,百盛、中商、武商、康星、新一佳、心连心、家润多、步步高以及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竞相抢滩##,其有序竞争的商业文化,提高了服务挡次,提高了商品质量,形成了##大商业格局,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0年的0.48亿元增加到2008年达到了360.72亿元,年均增长12.1%,其中1950年--1978年年均增长9.3%,1978年-2008年年均增长14.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97.58亿元,比1999年的32.75亿元增长近2倍,年均增速12.9%。四是外向型经济异军突起。1978年以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2008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5370万美元,比1978年增长164.2倍,年均增长17.9%;其中进口总额47487万美元,年均增长22.0%,出口总额37883万美元,年均增长15.6%。实际使用外资2007年首次突破1亿美元,2008年达到10259万美元,比1978年增加9986万美元,增长36.6倍,年均增长12.4%
        
    二、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1983年##市升为省辖市,1986年2月实行市管县。1988年##市区面积为101.5万亩,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到目前市区面积扩大到219.4万亩。全市总人口由1949年的226.6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535.3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5%;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11.0%提高到2008年的45.5%。固定资产投资由1950年仅为110万元,到1978年增加到1.67亿元,目前已达到431.97亿元,与1950年比较,年年均增长20.2%;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3.57亿元,占建国以来完成总量的99.1%,其中2004-2008年五年累计完成1334.15亿元,占建国以来完成总量的60.3%。
       
    (一)城镇基层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近五年,##中心城区新建了##楼沿湖风光带、环南湖旅游走廊、##大道、城陵矶港口改造等重点工程,完成了金鄂西路、冷水铺路等“十一路三处”的工程兴建和改建任务,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品位提高。县级中心城镇和小城镇兴建了六大省级工业园区和六大市、县级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提高。2008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43.13亿元,比1978年增加341.85亿元,年均增长20.5%;2008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5%,比1978年提高了33.9个百分点。
     
    (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绩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改革开放,投资总量小,农村投资力度不大,到1978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仅为0.39亿元,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8.84亿元,比1978年增加88.45亿元,年均增长19.8%。特别是民本##建设的五年来,先后有岳荣公路、临通公路、湘阴湘江大桥、临资口大桥、注滋口大桥相继竣工;累计完成通乡公路1330公里,通村公路6456公里,近五年的新建设线路长度超过了1985年全市拥有的公路线路总长度;完成水力建设投资53.3亿元,进一步加固了长江干堤和一批湖垸堤坝,提高了抗洪排涝能力;农电网进一步升级,农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面达到82.3%,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
     
    (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坚持“投入”和“治理”两手抓,在加大公共财政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同时,加强了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治理力度。1996年-2008年13年间财政累计投入环保资金29.2亿元,年均投入2.25亿元;2007年关闭整改东洞庭湖造纸厂65家,加强了对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出台了洞庭湖春节休渔措施,全面治理南湖污染,使环##楼中心城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200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0%,比2002年提高57.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0%,比1985年提高29.7个百分点,年均递增1.2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4%,比2001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由1985年的17.97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232.47万吨,年均提高9.33万吨。
        
    三、科教文卫全面发展
        
    ##市科技创新在近10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科技产业化步伐加快,科研活动经费支出由1999年的2.3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1.05亿元,R&D经费占GDP比重由1999年的0.78%提高到2008年的1.0%;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5家,比2001年的39家增加了10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31.62亿元,比2001年增加262.62亿元,年均增长25.1%。教育取得较好成绩,2008年,全市高考文理科成绩在全省均排名第二位,创历史最高水平;职业教育由弱转强,1958年全市仅有农职中学7365人,到2007年职业教育人数率先在全省超过普高人数,2008年,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6.95万人,比1958年增加了6.21万人;高等教育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解放初期之后二十几年高等教育在##还是空白,到1971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仅仅43人,1978年增加到1459人,到2008年已达到3.2万人,与1971年比较,年均增长19.6%,近五年高校和职校毕业人数超过了1978年到2002年25年的总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2008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4%,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28%,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8.88%,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新闻队伍和新闻媒体同步扩大,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民俗艺术活动广泛开展,##被列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卫生事业得到改进,卫生机构数由1964年的195家精简到2008年的290家,床位数由1964年的3029张增加到2008年的1.12万张,比1964年增加8000多张;2008年全市拥有执业医师5900人,比1978年增加2167人。
       
    四、民生质量不断提升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生活的第一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收入极低,生活品质低下,195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元,到1978年也仅仅只有81元,195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仅为4万元,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1994年突破千元大关,1997年突破两千元,到2008年提高到481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987年的1251元增加到2008年的13945元,年均增长12.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08年达到391.83亿元,比1978年增加391.63亿元,年均增长28.7%。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3.1%,比1987年下降19.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8%,比1985年下降28.9个百分点;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8.9平方米,比1985年增加33.03平方米,年均增长8.6%;2008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约19.6台,平均每百户农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21台,比1986年提高20.8台;拥有电话机15台,移动电话17台。
       
    五、社会发展和谐共进
       
    近年来市委政府从扶持弱势群体和完善法制提高公信力等方面加大力度,赢得了民心、维护了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连续六年圆满完成省、市实事民心工程,使弱势群体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差距逐步缩小。2008年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八件事实规定目标:改造县到乡镇公路215公里,新建乡村水泥路2356公里;新增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1446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率100%;在9个县市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建农村沼气池2.4万个,解决农村不安全用水16.54万人;城市“低保”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规定标准到位率100%;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74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和部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六年来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村民和居民自治进一步落实,有错无为问责制、机关作风大家评和政务办事程序公开等监督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优化了公共管理服务方式,融洽了党群政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六、发展后劲厚积薄发
        
    ##60年发展历程中尤以实施民本##建设五年来更为突出,随着##经济总量扩大和增速加快,##经济质量发生了渐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处于全面提质升级的良好态势。 
      
    (一)新型工业化的强势推进
        
    产业结构进入工业化中期,促使经济整体进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加速发展阶段。 
      
    (二)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县市区经济比重上升。2008年全市12个县市区实现增加值867.65亿元,占GDP比重78.5%,比同口径的1995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其中县域经济(6县市、屈原区)2008年实现增加值611.13亿元,比同口径的1995年增加504.84亿元;五区(楼区、云溪、君山、开发区、南湖)经济2008年实现增加值256.51亿元,占GDP比重23.2%,比同口径的1995年水平提高13.1个百分点。市直区域经济比重下降。2008年市直区域经济实现增加值238.09亿元,占GDP比重21.5%,比1995年同期下降11.4个百分点。
     
    (三)非公经济发展加快
       
    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不断提速,已逐渐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将给经济发展注入竞争活力。2008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95.83亿元,增长17.4%,占GDP比重53.9%,比2005年提高7.9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打造真金白银、吹糠见米式的财政一直以来是##各届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低下,社会财富程度不高,195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仅371万元,到1972年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49亿元用了20年,从破亿元到2001年上第一个20亿元台阶,达到22.49亿元用了29年,之后上第二个20元台阶用了4年,2005年达到41.48亿元,上第三个20亿元台阶仅用了2年,2007年达到60.87亿元,2008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1.08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同期GDP增速快3.6个百分点,与比1952年相比,年均增长14.4%。财力的不断扩容,加速了经济发展方式朝着“又好又快”转变。
  
    回顾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振奋。展望未来,##市委、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民本##执政和发展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求实、创新、争先”的精神和作风,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区位、人文四大优势,全力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四篇文章,突出抓好“务实##、诚信##、活力##、置业##、民营##、热游##、生态##、平安##、文明##”九项工程,努力实现“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六大目标,抢抓机遇,务实苦干,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科学跨越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xxzw/20976.html

相关阅读:开学了 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