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找规律》大班数学活动反思

编辑: 天高云淡 关键词: 大班教学反思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游戏中,我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就可以在运用规律来进行花边装饰,还在整理班级用品时也可以运用规律性地来排列,在排列队伍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规律进行,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活动《找规律》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先详细、深入讲解操作材料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根据卡片寻找规律,然后讲述排列规律,幼儿的兴趣很高。然后再出示规律类型卡片,让幼儿来匹配;果然幼儿在操作材料中运用已有经验,顺利完成,最后展示生活中运用这些规律来排列的图片,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活动延伸中我让幼儿自己设计规律排列,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

该活动中,我让幼儿先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深入,从找规律到讲述规律,从排列规律到欣赏规律,最后灵活运用自主排列规律。活动中发现无论是简单的AB 型规律还是ABB型规律或者是ABC型的规律,幼儿运用的都比较自如。活动效果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发展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幼儿的思维也在广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严谨的数学活动需要将抽象的东西赋予实质,让幼儿从形象思维提升到逻辑思维。这样幼儿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不仅获得了系统性的知识,更为以后学习比较、归纳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印象基础。
《纲要》曾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此次我选择的数学活动是大班科学活动《分灯笼》,在教学中,我为幼儿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氛围,选取了有趣的分灯笼游戏,支持、鼓励幼儿参加9的组成的探索和操作,使幼儿在活动中知道了9的分成方法。活动重点,设置为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此次教学活动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①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②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活动准备了美丽的兔妈妈、可爱滴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图卡各一,红包8个(背面回形针),磁板。2.幼儿每人9个灯笼(一面红色;一面绿色),人手一张记录单。铅笔。活动难点: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中在带领幼儿操作时,我不断地变换方式,用分红包、挂灯笼、记灯笼等方式层层递进,使幼儿在看一看、动一动、数一数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操作、记录。从而获得了对9的组成的了解。

课堂中有趣的环节以过年的情境游戏,激发兴趣,和幼儿一起复习8的组成。

请幼儿以帮助兔妈妈挂灯笼的情节,尝试9 的分成,初步了解9可以有8中不同的分解,方法。引导幼儿尝试翻灯笼,并做记录,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9的组成。挂灯笼表示庆祝,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兴趣都非常的浓厚,在复习8的环节中孩子的参与性很高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分分,别人分过的同时还会及时提醒,学习按序排队操作。

分灯笼的环节中,幼儿人手数数9个灯笼一张操作纸进行操作,我从中进行帮助提醒幼儿如何可以操作的更快更好。在讲评环节中采用了投影仪的方式,幼儿的欲味更是浓厚,都想着把自己的操作单给大家看,轮到的孩子响亮的说出自己的操作结果及过程,大家集体进行验证,之后我进行了总结按序排列的操作单及换位操作单,帮助幼儿进一步公布操作的简单快速方法按序排列、换位排列;最后环节挂灯笼,由于我没有很好的进行讲解,也没有找个幼儿示范导致个别幼儿在操作中有所理解不清。以后我会加以改进,不段进行尝试科学数学活动中的探索。

数学来源生活、存在生活、应用生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有意义和有情趣的活动,教师需要使幼儿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研究价值,让数学与生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记得前段时间曾跟马老师讨论过关于交集的问题,我们认为怎样让孩子理解交集中的图形必须同时具备两个集合的特征是关键,但怎样来突破这个难点,一时也没想到好的办法,也没有深入的探讨。《图形找家》这一活动就是一个关于交集的话题,拿到内容后,怎样来突破重点我心里还是没底。在准备孩子们的学具时,全老师说她要来听课,说实话心里没底的课我还真害怕同事来随堂听课。晚上回家把教材捧了回去,同时准备了上课时需要演示的教具,对于难点的解决就看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吧。

整个活动我预设了三个环节:

一、认识图形,并按一维目标给图形分类。

在这里我为活动准备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孩子们很兴奋的告诉我,找到了“红色的大的圆形宝宝”、“蓝色的小的三角形宝宝”……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这一环节有些简单,但我希望孩子们在自信的寻找中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这时我出示了准备好的两个圈,请孩子们按照圈上的标记把图形宝宝送回家。这两个标记分别是蓝色和圆形。我请了两个孩子上来操作,他们把蓝色的图形宝宝送进了有蓝色标记的圈里,剩下的黄色、红色的圆形宝宝送进了另一个圈。此时,下面的孩子有意见,上来把蓝色的圆形挑出来放进了有圆形标记的圈。看到此时,我想有孩子这样想不正好可以解决我的难点了吗?于是,我请她讲讲理由,为什么要这样放?没想到孩子告诉我因为这边的蓝色图形宝宝太挤了。

确实,当孩子开始操作时我就发现了这一点,准备教具时光考虑图形的特征,而没有细细思考图形的数量,那么多的图形宝宝挤在一个小小的家里,怪不得孩子们要打抱不平了!经过引导孩子们总算理解了那些蓝色的圆形宝宝可以同时住在两个家里。

然而,又有孩子提出这样有点乱,也正好让我接上了下面的环节。

二、帮图形宝宝找家,尝试在交集图中为图形找合适的位置

当我把两个圈交叉摆放以后,再请个别孩子上来帮图形宝宝找家时,孩子们调整了两次,仍没有出现正确的情况,此时的我有些着急了,孩子们能按一种特征分类,但对于交集中必须同时具备蓝色和圆形这两个特征的图形才能住进去显得有些茫然,而我那时对那些非蓝色的圆形宝宝说“这是我蓝色的图形宝宝家,你为什么住到我家里?”而那些蓝色的三角形、长方形则因它们不是圆形而被拒之交集之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er/520526.html

相关阅读:大班语言教案《彩虹色的花》附反思
《鹅太太洗澡》大班活动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认识球体》
歌唱活动《蚕豆花》课后反思
大班童谣活动《小熊过桥》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