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遇到宝宝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性格培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安全感是孩子在成长中建立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一般性格坚强平和,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人际交往能力。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社会回避、自闭、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在现实中,有许多的孩子存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表现一:“害怕”或“害羞”的情绪
  幼儿园里的新生杰杰小朋友,非常开朗,活跃,和小朋友们相处得相当不错,是个适应性很强的孩子。不过,当和老师交流时,他就完全判若两人了:老师和他说话时,他就像做错事似的,马上将头低下来,眼睛一点也不敢看老师;小手不断地变换摆放位置,神情非常紧张的样子。
  老师提问时,明明他刚才和同伴们一起已经大声把答案都说出来了,可是只要老师请他单独回答,他马上就脸涨地通红,说话也结结巴巴、一字一顿了,声音小得象蚊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他就是缺乏安全感,缺乏来自于老师的安全感。因此,他在老师面前非常不自信,总是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生怕做错什么。

表现二:妈妈在与不在“大变样”
  我班孩子小妤,对妈妈的依赖非常严重。在家时:和保姆阿姨在一起非常乖,一旦妈妈回来了,则粘着妈妈不放。送入园时,保姆送来园的时候,情绪很好,但是只要是妈妈送,小妤非哭得一塌糊涂不可:“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不要走……”没有妈妈的场合,小妤是懂事、讲道理的;一旦妈妈在身边,小妤则相当任性,蛮不讲理,甚至大声哭闹了。

  为什么妈妈在与不在的情况下,小妤会判若两人呢?
  究其原因,是孩子所获得的“母爱”不够而导致的安全感缺乏。象小妤这一类宝宝,在平常生活中大有人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比率日益增多。许多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常常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看管。虽然说在物质条件上,孩子们并不缺啥,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最关键的一环--母爱,却往往不能保证。

表现三:外表强悍与内心脆弱
  恺恺小朋友平时非常容易和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只要未遂其意,他必定要用“拳头”来取得“胜利”,若老师指出其错误,他则常常用“仰天长啸”表示抗议或者直接“攻击”老师。

  为什么小小的孩子会如此固执和偏激呢?
  这一类孩子,往往家庭的氛围不和谐,或者家长的态度粗暴,教育方法不得当影响到了孩子。使孩子对任何事物都产生了戒备,抵触的心理,从而将这种心理也反应在了行动上。往往其外表的强悍反而更加证明了其内心的敏感与脆弱,也就造成了孩子“愤世嫉俗”的外部表象。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一个人的安全感,与生命早期和“母体”的关系密切相关,也与幼年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保护有关。

  原因一:缺乏交流和信任
  孩子总是有个愿望,是能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总是在一起,有很多的快乐的时光,但是,很多时刻,孩子的这个小小心愿也没办法达成。父母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这个愿望就遥不可及了。
  父母有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会不会因为一件小事变得失去了信心,不能克服种种的挑战,担心孩子会误入歧途,总是不相信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信任感,没有了安全感。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给孩子快乐的时光。

  原因二:所定目标太遥远
  如果父母总是过分的操劳孩子的事情,会对孩子造成不成比例的压力,如果父母给孩子定的目标太过遥远,那么孩子就会受到无谓的压力,让他们无法承受,进而孩子就没有了安全感。

  原因三:教育方式有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的父母总是太过宽待孩子,认为和孩子是好朋友,反而是父母的教育没有了分寸,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这时,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很好欺负,变得无法无天,反而更没有了安全感。所以说,父母应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威严,让他们变得更有责任感。

  原因四:父母情绪的影响
  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如果父母因“个性因素”或婚姻关系冲突,导致情绪不稳定,或者焦虑、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太多,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乏。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不良情绪和家庭矛盾时,都有强烈的无助感和恐惧。因此,父母应尽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以便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平和的家庭情感空间。

  原因五:家庭的经济状况
  心理学研究证实,孩子的安全感还与他所感受到的家庭经济状况有隐形的联系。也就是说,安全感与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暗示”有关。在一些家庭,尽管实际的经济状况较差,但在孩子面前,父母很少显示或不显示对经济的焦虑、压力或担忧,孩子便有良好的安全感。反之,即使一些实际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在孩子面前夸张地显示关于经济状况的焦虑,同样会给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暗示,以致影响孩子成人以后的安全感。

  原因六:早期的成长经历
  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得到母亲稳定而有规律的照顾,决定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这种基于对母体的信任所发展出来的安全感,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母亲应尽可能有规律地悉心照料孩子。简单地将孩子交给别人喂养、过早分离,都是一种极其草率的做法。

如何保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它养育者,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或养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儿童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当儿童探索外部世界时,依恋会使他有一种安全感。当儿童的依恋对象存在时,儿童通常可以不理会父母同陌生人玩。但当他感受到危险时,则会立刻向父母或其它依恋对象求助,父母应对儿童的哭、笑、发声等信号敏感,并作出恰当的、积极的反应;要指导儿童的时候用热情的语气和温和的要求;在适当的时候用肯定的语气支持儿童的行为,这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长期的效应。

  仅仅满足儿童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亲情,需要心理安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另一种情景。父母大发脾气,以惩罚恐吓儿童,大声斥责,把孩子推推拉拉,甚至施以体罚。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对儿童进行教育,是为了不把孩子惯坏。事实上,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和痛苦,并未达到应有的目的。此时,儿童所感觉的恐惧是失去父母之爱的恐惧。

  父母在保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时,可以这样做:

  第一、和谐的家庭气氛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充分的亲情陪伴
  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第三、找出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就是有些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四、借助游戏的帮助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事、游戏,或DIY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第五、容许孩子的哭泣
  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抢走一颗糖果等,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不过有些父母却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此举是不可取的,因为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原因,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一条道路,所以,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面对以后的人生。多带宝宝去参与同龄孩子的亲子活动,或者由父母陪宝宝一起使用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家庭早教的产品,如巧虎、米卡、拉比盒子等,都有不错的作用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105349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