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纠正任性与固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情商培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妈妈,给我巧克力!”
“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的。”
“我就要,就要!”小林跺着脚嚷起来。
“闹,要闹你爸爸回来又该揍你了。”
妈妈虽这么说,还是转身取了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不料,小林把巧克力一摔,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妈妈无奈地将糖盒送到孩子面前,小林这才破啼为笑,抓了一把跑出去了。

看来,这孩子的任性与固执不是一般水平的。可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儿童的心理分析:

小林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家只有这么一个孩子,爷爷和奶奶将他视若掌上明珠,有求必应,惯得没样。快两岁时,小林的爸爸说,男孩子这么娇惯,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夫妻俩便将儿子接了回来。但是爷爷奶奶总舍不得孙子,三天两头过来看看,小林想买什么玩具,爸爸妈妈说不买,可爷爷奶奶一来就掏钱。小林好吃零食,不正经吃饭,爸爸妈妈说限制一下零食量,爷爷奶奶见了还不高兴。孩子现在更有主意了,你说他,他就闹,有时一闹一两个小时,气得他爸爸没少揍他,可揍他也不起作用,挨打时,还硬着小脖子嚷嚷,真拿他没办法。

看来,小林的任性、固执同溺爱放纵和成人对其教育的不一致有关。任性的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发展为刚愎自用、钻牛角尖的人,由于固执,他们很难与人和睦相处。因此,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纠正他的任性与固执。要让孩子知道,人生活在社会中,是需要有所限制和约束的,只有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当然这是大道理,对孩子则应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小林而言,首先就是要纠正溺爱与放纵,纠正成人对他教育的不一致。小林的父亲应与爷爷奶奶认真地谈谈,相信爷爷奶奶为了孩子的成长考虑,会有所改变的。


妈妈的高招:

在孩子表现出执拗时,父母可先采用转移的方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玩水,你可以告诉他,天冷,玩水容易感冒,咱们出去打球好不好?小朋友都在外面玩呢。孩子可能就会高兴地放弃玩水的念头而跟随大人去打球。

转移的方法收效不好,孩子纠缠不休时,可以采用“暂时不去理他”,父母可视情况采用沉默和“禁闭”两种形式。沉默是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也不去注意孩子,哪怕孩子趴到地上也当看不见,或当孩子闹得凶时,用神情制止。沉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孩子看闹了半天,引不起父母关注,就会偃旗息鼓。

假如沉默仍然不起作用,就可以将门带上,让孩子独处一会儿。当然,屋里不能有危险品,也不要有能使孩子玩的东西,以防惩戒作用将被削弱。孩子在屋里哭闹,父母不要理他,孩子闹一会儿感到没趣,就不会那么固执了。“禁闭”的时间不要长,父母的态度要显得坚决,这样才会有好效果。当然,在这之后,还是要跟孩子讲清为什么不能那么做,父母不同意的理由,让孩子明白。

采用“暂时不去理他”的方法,不能面露关切,孩子常会偷偷观察大人的神色,父母一会儿看他一眼,面露焦虑,孩子会哭闹得更凶。父母如果不理不睬,孩子一会儿就会“雨过天晴”。

赏罚并用也能起一定效果。当孩子任性胡闹之时,给孩子两种选择,一种是不再闹下去,将得到某种奖赏;一种是闹下去,会受到处罚。孩子在听清两种结果后,通常会放弃吵闹以获得奖赏。这时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明道理,让他明白,正当的要求,父母会同意,不正当的要求,闹也是没用的。

不过应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出“固执”不是性格问题,而是正常的反应。如果孩子什么事情都总是顺从,不未必是好事。“固执”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如果孩子在理,就应该让孩子勇于坚持。有些父母总是将自己的意志当做“绝对真理”让孩子服从。如果孩子“不听话”就要“治一治”,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也是不利的。如果孩子不是经常胡闹,当他表现得特别固执时,父母就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并根据情况加以肯定、诱导或制止。这样孩子才能明事理、有主见、自信自强、坚毅不拔。

哪些“固执”行为是可肯定的呢?首先,是孩子的正当行为被忽视或粗暴干涉后出现的执拗行为。例如,孩子正玩得兴头上,父母不由分说,拽上就走,孩子就可能会哭闹着不愿离开。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自然会受到孩子的反抗。当孩子正玩时,父母可告诉孩子快该做什么事了,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把将从事的事与孩子的游戏联系起来。如,该睡觉了,带上娃娃一起睡。

其二,是孩子认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时候,会执拗地“坚持真理”。孩子小,分辨事物的能力还弱,此种情况是难免的。比如,平日家中来了客人,孩子拿糖果招待,会受到赞扬,但如果忽然来了一位患糖尿病的人,就会拒绝吃糖,孩子可能不理解,硬是让客人吃。这时,只要给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去拿些瓜子招待客人,孩子就会兴冲冲地当小主人的。

其三,是父母本来答应做而违约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得很固执。做父母的在答应孩子前,应该考虑好可行性,不要糊弄孩子,也最好不要因故违约。如果发生变化,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这也是对孩子守诺言、讲信用的一种教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43023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