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如何锻炼孩子科学的思考习惯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习惯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最近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我也知道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很重要,但是很多事情做起来确实压力很大。借口也好,客观条件也罢,总之很多时候做不到,所以我也特别理解听完成功学讲座之后热血沸腾回家之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家长。现在的这种机械分类和做题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逐渐丧失思考能力,这是非常可怕的。

  什么是“不思考”?不仅仅是说我们平时看到的孩子看到一道题就有畏难情绪,不怎么做就说“不会”,或者是我们觉得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他想不到,我所看到的很多孩子“不思考”,是他们已经被训练成对一件事情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判断标准,缺乏用“常识”思考的思维方式。一个典型行为是做完题目之后,立即“提交”,上课的时候就问老师“我做对了么”?老师说“你觉得呢?”学生说“我觉得对了”。题目啥样呢?说两个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需要9天,再加一些其他条件,最后问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几天,孩子的答案上赫然写着8天。然后你问他你觉得做的对么?孩子面对答案毫无反应,要么就是一口咬定说肯定没错,要么就是立刻就纠结说“我再算算”。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不思考”,但是我们怎么和孩子说这件事情?有的老师会说:你难道没有注意到XXX么?这种批评是毫无作用的,事实上,孩子就是没有注意到。这种“没有注意”,不是他不懂两个人合作工作会快一点,而是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他的思维核心点不是在解题,而是在回忆——回忆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做,回忆老师上课是怎么讲的。还是和昨天说的一样,首先判断“这道题学过”,然后开始检索。这道题的所有情境和条件,其实都没有能够刺激到他的思维。有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的简单题中会“看漏条件”,也可能是类似的原因造成。

  这种问题如何解决?不仅仅要从学习上解决。我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每次孩子做完题目给我答案,我都会问一个问题:“这科学吗?”一开始,所有孩子都不明白这个问题的含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几乎都会“找个理由”来说明这个答案或许是科学的。注意,这种提问不是对答案的检查,也不是要求孩子证明这个答案正确,而是让孩子学会分析一个题目的解答是否有明显矛盾。这个问题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在这个时候,我和孩子一起,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这个答案是否靠谱。其实很多时候,一些“不靠谱”的答案就是通过这样的思考就可以排除掉,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促进我们去思考,让我们能够找到更多思维的乐趣。

  初中一上来数学学的就是有理数和代数式,很多孩子思维没转变过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比如正负号。很多计算问题,不用算都知道正负号,但是真的很多孩子做答案的时候,做出啥就写上去,检查也查不出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问问他们:你的答案科学吗?可以引导孩子在定量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先做一个定性分析。对思维这是一种启发,即使对考试,这也是一种方法。再比如说,有的孩子津津乐道于所谓的“特殊值法”,比如说,问对于任意的a,某条直线是否过定点。很多孩子就令a=0,a=1,然后就算出了定点。这个时候我就会问他们:你觉得你算出来的点和我们要算的东西之间是什么关系?从逻辑上说,既然这个定点对于任意a都成立,那么如果我令a=0,a=1算出了一个点,那么说明要么定点就是这个点,要么根本不存在定点。也就是说,我们求出的这个定点,要么是答案,要么这道题没答案。对于选择填空且没出错题,这样做肯定没错。如果一定要严格证明,我们可以把这个点代回直线,发现果然恒成立。这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问:老师,这样对么?我会非常坚定的告诉他们,这是对的方法,因为我们先说明了如果有答案,必然是这个,再说明了这个就是答案。在数学上,这叫充分必要——没那么神秘,这是符合逻辑的,是科学的。

  在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这种“科学”的思考习惯。比如从家到学校大概多远?有很多方法可以估算,比如说地铁的站数,公交车开的时间,走路的时间,路口个数,或者是周围的地标性建筑。我曾经拿着一个房地产广告“开车30分钟直达国贸”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楼盘离国贸多远?我会问学生:你觉得开发商会尽可能把距离说的近还是远?如果假设没说谎,他少说了什么?车速。在不堵车的时候,高速的限速是120公里,所以夸张点,这个楼盘可能离国贸60公里,而就算保守一点,估计40公里也是最近了。再结合这个广告的价格,大概不到15000一平,所以我们的猜想是科学的。这种思维,不一定在学习中培养,在生活中也可以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46847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