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如何增进幼儿心理健康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心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累积性,幼儿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这使得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成人应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好幼儿健康心态的表率

  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家长在了解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后,还应该加以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在原始模式阶段,父母应该对儿童前期所呈现的很多细微无意识的外部特征和行为进行细心的观察,以便对儿童的偏好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对其内在的发展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从而为下一阶段信息的提供奠定基础。到了基本模式的阶段在认知方面应当对儿童进行观察,了解它在感觉方面的特长。然后加以开辟和培养,同时也应当加强对更广泛的自然宇宙及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指导,为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情感方面主要是培养孩子积极的思维模式,就得在孩子建立自身的重要阶段,提供适当的信息,自制机制的建立是其乐观,积极思维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根据其偏好,在儿童自己的能力上建立信心;另一方面,家长要对孩子的成绩进行积极的表扬,而不能觉得孩子取得好成绩是天经地义的事;在意志方面,主要是培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般家庭却忽视这一方面,在这一阶段要对儿童进行自我能力的培养,给予自我管理能力的信息,促使其一定目标行为的产生,要让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小事中反复训练,为大的品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儿童因在这个阶段自我控制力弱,所以还需父母一点一滴耐心提供外在的压力。这一阶段的培养,对其一生都极其重要,从小培养孩子较广的认知,要有自信,有积极乐观的思维,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为他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能承担生命的挫折和坎坷,进而走向绚丽多彩的人生。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指责;如果幼儿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会打架;如果幼儿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陈鹤琴的“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句话也反映出同样的道理。所以,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以身作则,尤其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更是要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幼儿园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尤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创造的心理氛围。幼儿对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因此要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1.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幼儿的心理环境是教师行为的产物。要为幼儿创设安全和自由心理的环境,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必须慎重。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淡化教师权威意识,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

  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并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幼儿自己思考、判断,逐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师生关系。

  (2)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并以正面激励为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必要的,但评价应客观、公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避免消积的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良心理。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遵守集体规则等,有的幼儿由此被视为“多动症幼儿”、“特殊儿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成人要通过“移情”理解儿童,即站在儿童的角度,将心比心地看待其思维和行为。教师要始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心理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

  3.创设鼓励支持性的环境

  幼儿大都喜欢听“好话”,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成人的鼓励。幼儿在行为上是他律的,最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暗示。比如一次游戏时,许多孩子用豆粒摆出了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个幼儿只摆了一条直线,且面露难色。这时我就过去对他说:“挺好的,这是蚯蚓,又像小棒。”这个孩子马上在直线下方添上爪子说:“我搭了条长龙”。一会儿,他又添上翅膀说:“我又摆了架飞机。”教师的鼓励消除了孩子的自卑感,激起了他的创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能有效地增强幼儿的信心和勇气。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勤思考,勤总结,小班幼儿运用拟人化的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抓住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活动结果发生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以兴趣为师,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能有效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地学。

  (三)及时增加幼儿心理成长所必需的“营养素”

  本质上说,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是爱,准确来说,是父母和亲人所给予的爱。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支持、信任等等。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或者很少父母和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不健全,人格扭曲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自信是一种对幼儿来说终生有用的极为重要的营养素,它是通往成功迈向胜利彼岸的良好工具之一,自信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是要支持幼儿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坏事除外),让孩子在做事中培养兴趣,并从成功中体验出自己的力量、能力,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希望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对未来充满希望、会是人奋斗不息,不甘失败。让幼儿充满希望,关键是环境的潜移默化,家长在幼儿面前始终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要抱乐观的态度,长期以往,孩子将会是充满希望踌躇满志。

  另外还要教育幼儿学会合理宣泄,这也是维护幼儿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因此家长要留心关注幼儿,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则及时对幼儿加以指导改正。

  “生产的次品或废品,可以废掉,教育的次品或废品将是孩子,毁掉的将是国家的希望!”我们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肩负起教育幼儿的重担,促进每一个幼儿都能全面、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53815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