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维护自尊的两个维度-自信心自尊心保护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性格培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维护儿童的自尊,是保护儿童自尊心的基础工作。维护儿童的自尊有两个维度,一是用自信维护的自尊,二是用他信维护的自尊。

(一)关于自信维护的自尊

自信和自尊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心理品质,但又有区别。

具有自信的人并非都拥有自尊。相对来讲,自信更强调能力,而自尊还具有道德的正当性。

对于成人来说,如果针对的不是正当的事情,即使拥有自信和自信心,也不会有真正的自尊。例如一个人对破解银行的计算机程序、盗取银行的金钱很有自信,但这种自信不会给他带来自尊。那些诈骗屡屡得手的人,在智力上并不差,对于自己的“工作”也很有信心,但这些人失去了最基本的自尊——因为他们只能在黑暗中煊耀自己的行为,无法得到他人的肯定,也很难得到自己良心的肯定。

易见,自信更多强调的是能力,而自尊还包括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因素。不讲道德的人,即使有能力,也是没有自尊的。

丧失了自尊的人也可能只是丧失了某一方面的自信。对于许多儿童来说,丧失自尊的原因是因为成年人对他们批评指责过多,让他们失去了在“获得成年人肯定”方面失去了信心。这样的儿童往往会独出心裁,做出一些事情让成人吃惊,他们的目的是引起成人关注,以便让成人了解他们的能力。所以,帮助这些儿童恢复自尊的主要方法,是减少对他们的指责,更多地肯定他们适宜的行为,让他们知道如何按照社会的规范行事,以便增强在“获得成年人肯定”方面的自信,同时也获得自尊。

自信是自尊的基础。总体上说,自信是自尊的基础,没有自信就很难有正常的自尊。 3 4 5 后1页
专家认为,自信和自信心,是儿童主动从事社会活动和自然探索的前提,也是儿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会活动和自然探索中有良好表现的前提。因此,自信和自信心是儿童实现自己理想的基础,它对于儿童从自我感受的方面维护自尊,以及增强自尊心,具有基础性作用。也可以说,拥有自信的儿童大多会拥有自尊。

当儿童的行为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低于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时,儿童就会对自己不满,产生暂时的低自尊。此时,儿童一般会寻找原因并更加努力,力争在下一次行动中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以恢复自尊。

当儿童多次努力仍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就有可能产生挫折感,形成较长时间的低自尊,此时,儿童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同时,儿童会降低对自己的期望,以缓解低自尊对自己的压力。

如果儿童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干好事情,他就不会有真正的自尊。如果缺乏自信的儿童硬要维护自尊,这种自尊往往是脆弱的——因为他缺乏能力的支持。如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不愿意向他人学习,怕“丢了面子”,这种自尊就具有“虚荣”的成份,是脆弱的和容易破碎的。

儿童能否做好事情以便让自己保持较高的自尊,与事先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预测有关。如果儿童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此项事情,他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更高的热情去从事这项工作,以赢得自己对自己的满意评价并获得较高的自尊。

儿童事先对自己能力的预测,就是自信和自信心。所以保护和培养儿童的自信和自信心,是儿童积极做事和做好事情,赢得自尊的基础。所以,保护培养儿童的自尊和自尊心,特别是从儿童自身感受的角度保护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必须从保护培养儿童的自信和自信心入手。

(二)关于他信维护的自尊。

尽管我们说自信是自尊的基础,这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愈加明显。但在儿童少年时期,他信——成人对他的评价,却是保护和培养儿童自尊心的关键。因为这时,儿童对“自已对自己的评价”还不那么“自信”。 3 4 5 后1页
幼儿时期的他信决定着自信。在婴儿时期,孩子就对他人的情绪和评价有了反映。当成人带着微笑说他乖的时候,他就认为自己乖。成人说他不乖,特别是伴随着厌烦的情绪,婴儿也会有消极的情绪体验。

到了3岁左右,儿童有了对自己的描述(初期的评价),但成人对他的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成人经常说他“聪明”、“能干”,他就认为自己很不错,有着良好的心理感受。如果成人经常说他“笨”,“傻”,他就认为自己“不行”,“不如别人”,做起事来缩手缩脚,信心不足,内心感到胆怯和不安。

4岁以后,孩子更多融入社会生活,对他人评价的感受更为深刻。当他人对自己有否定性的评价时,儿童有了不安情绪的掩饰,这是儿童在不利情况下维护自尊的自然行为。李晓文先生做过以下实验:

在比赛游戏中,要求儿童按照实验者的示范,或者排出围棋子的图形,或者数出个数。三局两胜,赢者得奖——一块泡泡糖。

决出胜负后,主试观察各组反应:

4岁组85%的儿童表现出的是不加掩饰的情绪反应:赢了的孩子会很开心的笑,并急切地要求拿奖品,甚至还生硬地把凑过来帮着选泡泡糖的小伙伴推开;输了的孩子会沉默不语,有的还满脸的不高兴,有的甚至会当场哭起来。

6岁组85%的被试表现出的是掩饰的情绪反应:赢了的孩子会不好意思,有的会低着头咬着嘴巴偷偷地笑;输了的孩子有的会主动帮对方挑选泡泡糖,但是表情会不自然,脸色发红,挑选完之后眼睛不再注视泡泡糖,而且还会避开主试的目光,脸或眼神会转来转去,好像不知道看那儿好。

5岁组55%出现了掩饰情绪的反应,并能从反观自己的角度调节自己的行为。

他人的尊重影响儿童的自我尊重。如果成人采取接受的、关注的、支持的、鼓励的、肯定的、赞赏的态度,儿童就容易形成高水平的自尊。 3 4 5 后1页
如果成人采取忽略的、贬低的、羞辱的和拒绝的态度,儿童就容易形成低水平的自尊;并使儿童的行为更倾向于他人评价所指引的方向。如我们总说某个孩子“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真的“笨”,更加不敢相信自己的思考结果,甚至不敢思考。如果个体经历一段努力,但一再受挫,又得不到鼓励,就容易一蹶不振,变得沮丧和退缩,不再努力,变得真的“笨”了。这也称为“习得性愚蠢”,或“习得性自弃”。这时候,儿童失去的不仅是自尊,而是追求自尊的信心——自尊心。这是非常可怕的。

同样,成人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因为对孩子指责过多,“你什么也干不好,你真是个笨蛋”,也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形成自卑感。

儿童需要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机会。在4-6岁的时候,儿童正处于主动探索需要的时期,儿童非常希望成人能够向他提供证明“行”的机会——实践,以便让他表现自己的才能,通过才能的表现,获得良好的内心感受。

如果成人认为小孩子什么事情也做不好,或者基于保护的需要,不提任何要求,不交给儿童一定的任务,不为他提供实践的机会,他就没有成功的体验,也不会有愉悦的内心感受。

但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得到发展,当成人评价与自己评价不一致时,会表现出不服气、不听话、拒绝成人干预等执拗的特点,甚至对成人评价持有批判态度。

成人对儿童的否定评价要特别谨慎。所有儿童都希望他人对自己有肯定性的评价,自己也会为获得他人肯定性的评价而努力。当他人对儿童有肯定性的评价时,儿童就会有较高的自尊。

当他人对儿童有偶然的否定性评价时,儿童会不服气,或者找出导致否定的其它理由,或者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以获得肯定性评价。 3 4 5 后1页
但当他人持续地给儿童以否定性评价,而儿童又没有机会反驳他人的否定性评价、也没有能力通过改善自己的行为以获得肯定性评价时,儿童就会有较低的自尊。

当然,成人对儿童的不当行为给予否定评价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要十分谨慎,一是尽量少给儿童否定性评价,二是减少否定性评价对儿童自尊的消极影响。

漠视他人评价的特别情况。当一个人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正向的理想时,他对别人评价的予以忽视:减少被他人所左右的机会,强调自我感受和自我价值。这是许多著名大家有所成就的因素之一——他不为社会和他人所左右,而全力追求自己认为正确的理想状态。这种情况往往基于理想和毅力,在儿童时期比较少见。但父母和老师遇到孩子很有个性,但从事地都是有益的事情时,应该允许孩子的个性发展,而没有必要强迫孩子过分关注他人评价。
3 4 5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54692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