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焦虑??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焦点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心理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每当有家长要我给她/他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支点招儿时,我首先看到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家长朋友身上的过度焦虑。也许很多朋友要问我,明明是在讲家庭教育,怎么会跟焦虑扯上关系了呢?

  那是因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焦虑度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与行为,进而又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也会焦虑,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会对家长的行为做出许多令家长朋友们不喜欢的反应。在这里,让我们看看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家庭教育上的想法与行为。

  焦虑是件很普通的事儿

  人们都希望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与可控制性,如果出现不可选择或不可控制的情况,人们就会感到不安、害怕、紧张等,这就是焦虑。为了降低自己心里的焦虑以及那些让人不安之感,人们一般都会选择在那些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去生活与工作。

  其实人们无论怎么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追求自己可控制的生活,依然生活在焦虑之中。只是在时间的推动下有着慢性焦虑罢了。也正是因为有了慢性焦虑,人们才会对自己如何选择生活方式比较在意,这样一来就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为自己的生活定下目标,并为未来的生活而奋斗??这一切反而使我们的生活与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本文所提到的焦虑不是指这种慢性焦虑,而是过度焦虑、极度焦虑。这种焦虑在家长群体里非常普遍。

  比如,有些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就有着过度焦虑,他们想问题的角度是:


  所有孩子一生下来基本上都差不多,如果别人的孩子学这、学那,而我的孩子却没有学,那我的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输在起跑线上,这样我的孩子就不可能上好的幼儿园,没有好的幼儿园就没有好的小学,没有好的小学就不可能上好的中学,没有好中学哪里来的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不可能有好的工作,没有好工作等于孩子一生全完了。

  在这一连串的因果关系背后,聪明的家长们发现了一些可以改变命运或者说是可以控制局面的突破点:

  1、不可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孩子学的,我家孩子都应该会,别人孩子没学的,我家孩子有可能也应该学,这样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说不定还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哩;

  2、一定要上一个好的幼儿园。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花多少钱都不是问题;

  3、上一个好小学,为此花钱、搬家、让孩子住校等都可以;

  4、上一个好初中

  5、考上好高中

  6、考上好大学;

  7、找到好工作,幸福一辈子……

  当家长按这些控制点对孩子进行控制与安排时却发现,在前三点上自己还可以选择与控制。因为孩子小时什么都会听父母的,只要家长有一定的关系与财力就可以达到目的。但从第四点开始,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孩子是否按照家长们原来所安排的路走下去,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孩子的认同度与参与度。

  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一直只听父母的,那么这个孩子在内心中也会产生焦虑,这种焦虑表现在自我价值认同感上。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一个人在其生活与工作中只会听别人的,这个人的内心里就会生出这样一个声音: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价值。如果这个人真的开始认为自己的价值是低的,那么就越少被别人认同,这样就会让自己更加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一旦走入这样一个模式中,出现问题的人的自我价值认同焦虑度就会越来越高。


  为了找到自我在社会上的位置与自己的内在价值体现,所有的孩子都会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三个自我意识抬头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期。在这三个特殊时期里孩子们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年龄越大主意也就越大。孩子们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开始学会如何长大,如何体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同时也通过这样的行为来降低自己内心的自我价值认同的焦虑度。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想通过控制孩子来控制孩子的未来,让孩子走家长安排好的人生道路就有很大难度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让家长感到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能力,这就等于失去了为孩子规划好的未来,就等于失去孩子一辈子的幸福,没有哪位家长愿意这样。这时,家长的感受是在孩子未 来这个问题上自己没有选择,只有想尽办法去控制离轨的孩子。

  家长一般会认为:我的安排对孩子是最合理的,只要孩子听我的,按我说的做,一切就会好,就会走回原来的可控轨道之上。于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出现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怪局面。

  孩子由于自我价值认同焦虑的存在,便表现为不听家长的,也只有这样,孩子的自我价值认同焦虑度才会下降。这样一来,家长就会碰到自己控制不了孩子的局面,这个局面的产生又使家长的焦虑度大大提升。

  家长焦虑时可能会做

  在孩子步入社会之前,家长的力量虽然是一点点在走下坡路,但整体而言,还是家长方面的力量强大。有了这样一个先天的优势,家长一般就会采用更强硬的管理手段来控制孩子。

  一般家长的做法是想尽办法让孩子感受到未来的不可知与不可控性,想尽办法让孩子感受到,如果不听家长的话就不会有好结果。在这点上,许多家长都会告诉孩子:

  如果没有好的工作,你的未来生活就完了;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拾破烂儿;如果你考不上好高中,你将来的生活就得跟某某一样去要饭……

  当然还有比这更不能让人接受的话,说这些话时家长的心态是:“不听老人言,让你吃亏在眼前”。

  可家长没有想到的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心理焦虑度的这些做法,却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认同焦虑度为前提、为代价的。家长的这些行为表面上是在告诉孩子们:如果你不听家长的,你的未来就不可控,或说是没希望。其背后的含义是:你不懂事,你还没长大,你还没有价值,你只能听家长的。


  孩子降低焦虑的方法和表现

  家长自己的心理焦虑度降低了,却把自己的孩子推向无可选择的绝路。换句话说,孩子承担了家长的心理焦虑。事情就变成家长焦虑度越高,就越会去干一些提高孩子心理焦虑度的事。当孩子幼小的心灵越来越难以承受这样的心理焦虑时,他们便会寻找降低焦虑心理的办法与平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

  屏蔽来自家长的各种信息以求自保,使原本焦虑度已经很高的心灵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扰,求得心理平衡。

  找到朋友发泄这些不满,找到认可,发展自己的圈子,从中找到自己未来的社会位置与处世态度,在归属感中把焦虑度降低,使其变成慢性焦虑。

  用自己学到的办法回过头来对抗家长,试图在家庭里建立起一个让家长不可小视的自我价值平 台与不可动摇的位置。

  要知道家长的人生经验远远多于孩子,来自家长的资讯除了会提高孩子的焦虑度之外,还有许多经验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当孩子采用屏蔽家长提供的信息以求自保时,他就阻断了这一方向所有的信息来源,就意味着那些对孩子成长有用的信息也被孩子抛弃,从而使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完全丧失。这样孩子便处于一种完全的失控状态,在此背景下孩子所结交的圈子的危险性与不可控性就会更高,孩子被别人影响、吃亏、走弯路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当孩子试图在自己家里使用第三种办法时,更多的是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幼稚行为与不可理喻,这也会对家长自身的焦虑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孩子与家长的对抗就这样走向战争,再走向战争的不断升级!这时,无论家长还是孩子的心理焦虑度都会进一步上升,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也就进一步扩大了。

  焦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了我们的家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每位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57739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