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关于状元的成长的反思(一)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龄前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悄悄 原帖: (写于9/17/2002 3:59:40 PM)

挑早教书的时候,偶然翻到一本《请你这样教育我??清华北大人大十省高考状元向家长老师呼吁》的书,觉得挺有兴趣,就捞了一本回来读。说实在的,自从开始喜欢早教以来,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教育中是否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现在流行的被称之为“快乐教育法”的早教理论,与我们大多数孩子所必须面临着的应试教育之间是否水火不容;即使不是誓不两立,是否存在着一方要向另一方过渡,或曰相互妥协的情况。我们现在在BBS里自由而学院派地畅谈着标榜着,自由成长带给孩子和我们的快乐,是否会以一代孩子痛苦的求学经历作为代价,毕竟,我们的多数孩子还是要在国内环境中,完成从幼儿园自至大学的课程。这个时候,读到一些应试教育的成功者,对他们由小到大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自我反思,恰好能够帮我们这些新来的父母解答一些疑惑,引发一些思考。

13位状元,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师、工人、公务员、公司职员、医生、个体经营者、工程师、农民,还有一位残障人家长。13位状元受到的教育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的,但她们受到的教育有着很多共通的东西。最近我先抽时间把他们的文字整理一下,拣重要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江西文科状元

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爸妈的信任为她积蓄学习的活力。她回忆说,她的爸爸自己就是中学教师,但在高中前很少过问她的学习,一直是放任自流型,没有压力,没有要求,他相信女儿自己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习。

她的遗憾是:在外人面前,妈妈总是揭短,害的她很没面子。她非常想得到妈妈的赞扬,这样会更有动力,更有信心。孩子需要妈妈的肯定,所做出的努力希望妈妈的承认。

2、重庆文科状元

她曾经历过两次高考,第一次在考场上出现了暂时性记忆中断。父亲对她说的话是:“北大不相信眼泪!”,在这人生第一次坎坷中她成长了,并在文中呼吁父母们“教孩子学会坚持,永不放弃!”

回忆她小时候的成长之路,我竟发现和今天我们在早教坛子谈论的话题有很多相似,她的妈妈曾经“辗转多次发掘我的兴趣,并加以培养。”,于是她上过绘画班、书法班、舞蹈班、围棋班、篮球班,母亲一一失望而归。我佩服这位母亲的地方在于她在发现女儿对上述这些不感兴趣的时候,就“果断地放弃了这个设想”,没有再浪费一个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偶然观察到女儿对弹琴感兴趣,于是孩子又开始了学琴生涯并自称颇有成就。这位状元在回忆这段寻觅“兴趣”的过程中受到的最好教育是,深刻体会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回忆妈妈对她的教育,她特别感谢的除了上面的经历外,还有妈妈的文学爱好,在妈妈最初的念诵里她开始了阅读。而且她妈妈对她的教育属于自由阅读式,随她的兴趣来读她自己选择的读物。在她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因病休学一年,当时妈妈怕影响她的快乐情绪,为她安排了丰富的生活,如织毛衣、绘画、手工制作等等,结果当她重返班级的时候不但没有拉下功课,反而更加自信和优秀,我想这就是大家常谈到的挫折教育吧。她的妈妈陪她一起走过。

在书中她提到父亲的时候居然是一次“打肿了我的脸”,上初中的大姑娘了,因为撒谎,这是唯一的一次家庭教育暴力,事关培养诚实和正直的人格。据她说,从此以后她一直牢记着这个做人的准则。

3、辽宁文科状元

父母的一概反对成就了他,这位状元是个玩家。他的感受是“篮球与数学、音乐与作文有时会相互促进;事情有时看起来很复杂,但真正动起手来却并不困难。”他的呼吁是:善待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玩出精彩。读他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脑海里常常蹦出一个调皮鬼的形象:爱踢足球,差点成了李铁的队友;打篮球,总结出的收获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全面优秀,学会了与人合作,懂得了尽量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帮助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在恰当的时候回报你,明白了人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尊严;多次被父母从游戏厅里拽出来,又多次潜伏进入一拼高下,在游戏的胜利中他突然悟到高考与玩游戏一样,如果在别人设计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就放弃了思考的权利,久而久之就不会独立思考了,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如何胜利呢?所以这位游戏高手开始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明白了“爱玩、会玩,处理地好学与玩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随便说一句,他当时的“人生”参考书是刘墉的《做书虫,也做玩家》。

初中是在当地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学上的,于是大家纷纷赞扬他“多聪明”,以致于他沾沾自喜不思学习,他的父亲因此大吼“光有聪明有什么用?!”让他明白了一个不handsome的男人可以被称为“有风度”,聪明有时候确是一钱不值。(转下文)

关于状元的成长和我的反思(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58112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