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早期教育重在何方?(上)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龄前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catherineyan 的原帖:(写于5/21/2001 9:42:14 AM)

现在,年轻的父母都在关心早教,但是,教育的中心是什么?我看大多数人都把重心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非常着急地让孩子学这学那。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会做人”才是最重要的。人做的不好,再有本事也枉然。那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才是父母教育的重中之重了。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心中都在想些什么,在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进而兼善天下,退而独善其身”?恐怕寥寥。不说孩子,就说父母,有几个人能够有上述想法?有多少人能看懂四书五经?看不懂书,又如何去理解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根何在?前景堪忧。

自五四所谓的新文化,就开始把我们的根逐渐断掉。我们的目光一味地向外,渐渐地把老祖宗的话都听不懂了,现在大多数人对古人的理解都来源于道听途说。难道不是吗,你去仔细的翻古书,仔细的反省,思考了吗?当我有机缘重新认识古人的东西时,感触颇深,真是圣人之语不可违。

czzhang 的回复:(写于5/25/2001 1:37:30 PM)

国外,一项关于孪生子爬梯的实验证实:孪生子之一的A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而孪生子B到了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愿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也就是说B到了某一时期,不用预先训练,爬梯的成绩和A一样好。这表明再某些方面,儿童的成长是受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提前训练,效果不一定更好。

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一般条件进行教养,另一组从3个月开始进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他们发现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然而,并不能以次得出这种早期教育优势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结论,因为有些拥有这些优势的儿童在进入小学4年级时,就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的教养的孩子通常都赶上来。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与老态龙钟的儿童。”

以上是不是认为早期教育没有必要呢?我个人认为,早期教育是必要的,但其重点应是良好习惯和良好性格的养成,而不是着重于智商的过度开发。有人提出情商很重要的观点,我很赞同。许多人的成功是智力因素(记忆力、逻辑思维等)和非智力因素(即自信、意志、耐挫力、乐观、合作等)的结合。以上文的观点,在四年级以前,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那么根据中国的国情,他们在四年级以前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肯定的机率就高,这些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养成。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家长、老师等人对孩子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对他们的成长和智力的发展也很重要。就我自己的体验: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老师经常鼓励我,我的语文成绩就比较好。高中语文老师最看不起女生,他的课我一点也不喜欢(虽然他是本市泰斗),于是语文成绩就一落千丈。现在想来自己的行为很幼稚,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是有利于智力发展,反之会阻碍智力的发展。卢梭的话前半句赞同,后半句中,我们不要老态龙钟的儿童,但年纪轻轻的博士也没什么不好。

hxysbaby 的回复:(写于5/22/2001 1:22:49 PM)

以中国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来看,可能没有多少人能看懂四书五经,即使看的懂书,也不一定都能深刻理解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但做人的基本标准,我想只要想做就都能做到。无非就是我们自小长到大,国家一直教导的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爱护环境、有秩序、谦让等,用老话讲就是有教养。具体到生活中就是,见面问好,离开说再见;小朋友之间互相谦让;不乱扔废弃物;在公共场所玩玩具时不要争抢;等等。看似简单的道理,父母如果做不到,孩子如何能做到。孩子就象一张白纸,而且是我们小时候偶尔能碰到的我们叫"能浸"的纸,用钢笔在纸上画一条线,白纸上不仅有一条线,而且线的周围也有墨迹。父母言传身教的同时,孩子也在吸收。

至于早教重在何方,知识并不是主要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如何做人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做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是潜移默化的。

早期教育重在何方?(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61311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