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破解常见行为现象--爱咬人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行为现象爱咬人

  典型表现

  孩子喜欢咬人,有时候甚至没有任何征兆就突然下口。

  成因

  孩子咬人的原因多种多样,对策也应有所区别,下面就分不同情况进行介绍:

  1 长牙

  原因:长牙期的宝宝往往由于乳牙萌出时刺激牙床而出现牙痒现象。而孩子的20颗乳牙一般在2岁到2岁半出齐,所以,如果2岁半以内的孩子出现了咬人现象,父母应该优先考虑是否在长牙。

  对策:给孩子提供一些稍硬的食物供他们咀嚼,借以缓解出牙期的不适,减少孩子的咬人冲动。

  2 口腔敏感期没有充分发展

  原因:孩子在1岁之前往往要经历一个口腔敏感期,喜欢把拿到手的东西塞进嘴巴里进行探索行为。但有的成人怕这样不卫生,看到孩子用嘴巴咬东西就会制止,以致孩子的口腔探索欲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出现滞后或补偿的现象,其表现之一就是喜欢咬人。

  对策:给孩子提供不同质地、硬度、味道、形状的干净东西,供他撕咬和品尝,以补偿孩子错失的探索机会。但也有时候,孩子觉得皮肤之外的东西“不解渴”,若果真如此,我们也不妨牺牲一下,拿洗净的胳膊等痛觉不明显的部位让他咬几次,不要担心孩子会上瘾,就像孙瑞雪老师所说:“咬皮肤似乎能很快满足这一敏感期,并让孩子迅速度过去。然后,儿童会出现高度的宁静和下一步的智能需求。”

  3 用咬人来表达爱意

  原因:2岁以后的孩子,尽管交往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交往技能却没有相应地发展,以至于把咬人作为表达爱意的方式,尤其是对那些经常被爸爸妈妈亲吻的小朋友来说,这种方式更容易被采用,因为小家伙被爸爸妈妈亲吻时感觉很好,于是便模仿着去亲吻别人,但由于尚不懂得如何把握“亲吻”的度,结果把牙齿也用上了。

  对策: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要相信,随着孩子交往技能的发展,用咬人来表达爱意的行为会渐渐消失;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妨通过积极引导或避免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示范,让孩子放弃或忘记这种表达方式。比如,跟孩子在一起时,尽量别再用亲吻来表达爱意,以免孩子进行不恰当的模仿,并对孩子表达爱意的方式进行指导。

  4 好奇心作怪

  原因:孩子好奇心很强,连他人的表情都可以进入他们的探究之列,如果哪天小家伙无意中基于其他原因咬了别人,碰巧发现被咬者的应激反应很好玩,就很可能恋上这种捣鬼的感觉,借以观察千变万化的表情。

  对策:既然孩子是因为好奇而咬人,就不妨拿更新奇的事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这个方法不奏效,就索性严肃地告诉孩子:“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咬的!”并果断地用行动制止,很可能开始孩子会不听劝告,甚至会哭闹地坚持,但重复几次后,孩子就会接受“人不是用来咬的”这个“探究结果”。

  5 无聊或发泄情绪

  原因:像大人一样,孩子也有无聊或郁闷的时候,由于幼小的他们尚未掌握理性的宣泄渠道,咬人有时候就成了发泄的方式。

  对策:可以通过给孩子充分的关爱、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来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的消极情绪,进而减少孩子的咬人机会。当然,如果孩子仍然有因情绪而咬人的情况,在上述转移注意力、劝导等处理办法无效时,就耐心倾听孩子哭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67892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