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家校”之间沟通十分必要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在孩子的生活中,家庭和学校占用孩子的时间最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家长能适时地与老师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并与老师达成培养孩子的共识,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配合老师帮助孩子的学习得到进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不少家长却并不善于与老师沟通,沟通没有技巧,也就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家长:就这么一个孩子,拼尽全力保护

  如今,不少00后、10后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们竭尽所能为他们创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爷爷奶奶更是视他们为掌上明珠,用“捧在手里怕坏,含在嘴里怕化”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一个独生子女的身边就有6个大人为其“效力”,孩子们的优越感可想而知。

  “他爸爸妈妈在上班,每天都是我来接他放学的,放学回家后先要给他吃点水果和牛奶垫垫饥,等他爸爸妈妈下班了再一起吃晚饭。”一位到光明小学接孙子放学的爷爷提着一个卡通书包说。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宠爱,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甚至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为娇惯着孩子。

  “我的孩子要坐教室靠前排的位子,不然坐在后排会影响他的听课效率”、“我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尤其是有音乐方面的才能,她应该担任文艺委员”、“老师最好每堂课让我的孩子发言一次,这样有助于他注意力的集中和胆量的增大”……记者从本市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处了解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向班主任老师提各种要求,目的就是为了让老师多关注自家孩子的成长,“家长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时已经干涉和影响到我们的正常工作了,这是非常不好的。”

  记者在采访了一些小学生的家长后发现,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家长尤其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他们总希望班主任老师把多一些的关注目光放在自己孩子身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坦言,曾经为了孩子的事情或多或少地跟老师发生过不愉快,但为了孩子,他们最终都选择了道歉。

  老师:适当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老师教授学生各种课本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目的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对孩子关心和爱护的方式有很多种,溺爱并不是可取的方式,有时候适当的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需要的。”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的高三班主任褚老师说,家长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我们是很乐意去聆听的,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还是必须要遵守的。

  记者在嘉兴某小学一名老师的微博上看到:“今天和一孩子家长沟通,劝之:不要让孩子生活在父母高不可及的期待里,那样,孩子会很辛苦,会迷失自己。父母要做的是努力让孩子演好自己。”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成了不少中小学老师的共同心声,他们一方面觉得现在的孩子本身天性调皮的比较多,另一方面是在家里被宠惯了,不服管,“一旦老师在学校里的批评话语说得稍微重一点,他们就会回去跟家长说,家长便心疼得跑来找老师理论,其实这些误会都是可以通过好好沟通而消解的。”

  这些沟通方式,不妨试一试

  家长客观地听孩子回家说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理性地分析其原委,如有想法可以心平气和地去学校找老师谈或者听听孩子周围的同学是怎么说的;老师遇到一些护子心切的家长首先要感同身受地去理解,然后再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沟通是桥梁,是纽带。

  “有一位家长打电话给我,令我挺感动的,他说,我的孩子每天把学校里的事情跟我说时,我总是会问几个‘为什么’和‘怎么样’,多听听其他的声音。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人在描述一件是非时,总会扩大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尽可能地回避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嘉兴市实验小学校长张晓萍说,家长是孩子的表率,用积极的沟通和换位思考的方式,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小测试:你善于和孩子的老师交流吗?

  1.每一个新的学年,你是否主动去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

  2.你是否以请教专家的态度和老师谈话?

  3.你是否提供一些老师想了解的你的孩子在家中的生活情况?

  4.你是否采纳老师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5.你是否理解老师的一些难处,包括偶尔的牢骚?

  6.你是否对老师的一些做法表示支持?

  7.你是否很少打断老师的话?

  8.你是否专注地听老师叙述?

  9.你是否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

  10.你是否在谈话结束前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以上10题中,如果你回答的“是”在7个以上,相信你和孩子老师的沟通已有一个很好的开始。

  如果你回答的“是”在4~6个之间,你和孩子老师的沟通似乎有点问题,回头看一看“否”的题目,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彼此尊重是合作的关键。

  如果你回答的“是”在3个以下,那么你得花更多的时间问问自己:是放不下面子,是认为自己懂的比老师多,还是从来没有和老师沟通的经验?仔细想想,也许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此测试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71613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