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中想象力的表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才艺培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其思维的发展特点与图画故事书的特点是同构对应的。

  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之间的思维,谓之“自我中心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缺乏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不能区分主体与客体,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融合为一,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

  认为大自然的万物万事由于各种看不见的精灵而具有生命,不但许多无生命的东西有生命,而且那些东西还和人一样有感觉与意识:天空会哭,也会大小便;月亮会笑;星星会眨眼。

  这就是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游移在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童话、神话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学依据,是儿童文学之所以特别需要幻想、拟人、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儿科’永远需要小花小草(动植物形象)、蛇郎鹿姑、山精树怪(神魔形象)的直接注脚。”

  而“自我中心的思维必然是任意结合的。”(自我中心思维使儿童的感觉不能忠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不能细察客观的关系,而把过去的图式同化于新的经验,用同化于自我来代替对外在世界的适应;这就势必使儿童产生任意结合的逻辑思维。所谓“任意结合”,即不懂得事物的联系有其内在根据,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观意愿任意联系在一起,而完全不管它们之间是否真正存在着这种联系。

  作家创造图画故事时,正是把握住了儿童的思维特点,迎合了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西游记》塑造的孙悟空形象之所以对历代孩子都产生了巨大的勉力,正是因为这个形象契合了儿童意识中“自我中心思维”的敏感神经,契合了儿童审美经验中的那些最富有特征的东西。

  下面藉用本研究中的一些资料对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中想象力的表现作具体分析:

  (一)“我是小美人鱼,我在游泳呢”──进入想象的故事世界

  讲《人鱼公主》,当我讲到小美人鱼游到海面上时,小欧的两条胳膊上下摆动,我问:“你在干什么呢?”她回答:“我在游泳。”美季也学着小欧假装游起泳来。当我讲到:“小美人鱼救起王子后躲到礁石后面。”小欧就远远地坐到一边,我问:“怎么了?”小欧说:“我躲在礁石后面呐。”

  从孩子这些活泼有趣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眼睛看着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耳边回响着成人绘声绘色的讲述,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孩子早已进入了神奇的故事世界里,在他们的心里一幅幅静止的画面早已活化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上演了一出出“真实”的戏剧。在这一出出戏中,每一个人物都是真实可信的,每一个情景都是立体的,每一个物体也都是触手可及的,花香可以闻到,食物可以吃到,当然臭味也可以闻到:

  讲《小象的大便》,翻到第一页,我问他们在干什么,幼儿一起回答,在闻臭味,是小象的大便。接着每个孩子都吸着鼻子说:真臭,真臭。

  与理性的成人相比,感性的幼儿更容易进入故事情景,他们与主人公一起在故事世界里漫游,经历各种或曲折或有趣如变化,体验各种或喜或悲的情感。所以孩子总是争着当故事中的主人公,“我当她”是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看图画故事书时最经常说的一句话。

  (二)“我昨天看见一只青蛙”──由图画故事书联想到生活经验

  朱籽庚一听到青蛙马上想起了什么似的,使劲大声地说着:“我、我、我、我们家有、有一天晚上出门看见一只癞蛤蟆。”

  这就是幼儿的想象特点,他们能从书上的青蛙想到昨天晚上看到的癞蛤蟆,他们看见书中的巧克力,就会想到“我最爱吃巧克力”(朱籽庚),而另一个孩子则会想到“巧克力吃多了会流鼻血的,我妈妈说的,真的。”(毛炫宇)任何一点熟悉的事物都能让他们的想象力扩展开去,并会唤起曾经有过的真实体验。

  朱籽庚让我讲《大嘴巴小鬼》坚持要从“巧克力树”那个画面开始讲,并埋怨我说:“你老是从头讲,每次讲不到这儿就收书了。”我问为什么喜欢从这儿讲,朱籽庚的脸上露出天真幸福的笑容,用甜甜的声音说:“我喜欢巧克力。”

  被孩子的快乐感染着,我也笑了,也许当孩子看着这棵诱人的巧克力树时,心里一定在回味着巧克力的美妙滋味。这就可以解释许多美食的图画故事书为什么最受孩子欢迎的原因了,也可以解释许多孩子在看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只“借上插着刀叉的烤鹅”,几乎所有的孩子在看图讲述故事时,都不会遗漏掉这只神奇的鹅。

  而当他们猜测一只箱子(《奇妙伞》最后一页装宝藏的箱子)里有什么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好吃的!第二反应就是:好玩的!

  (三)从《月亮狗》到《小狗乖乖》──联想到其他的图画故事书

  幼儿看一本图画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也会联想到其他熟悉的图画故事。

  促使幼儿从一本书联想到另一本书的契机很多,有时是相同的故事结构方式,有时是相同的语言特点,有时是因为两本书“长”得差不多,如版式、色调等基本相同,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有相似的人、事、物。

  豆豆看《月亮狗》时就想起了《小狗乖乖》。正是一块毯子让豆豆由《月亮狗》联想到《小狗乖乖》:两本书都是讲小狗的故事,而他们都有一块毯子,虽然两块毯子的功能、在书中的作用并不一样,《小狗乖乖》中的飞毯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月亮狗》里的毯子只是背景的一部分,但这丝毫不妨碍豆豆产生联想。能引起幼儿联想的事物不是因为它们很重要,而只是因为它们对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四)“小鱼走开,大鱼上钩”──生活中联想到图画故事

  头脑中装满了图画故事的幼儿,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常常会触动他们的神经联系,联想到相关的图画画面,想起里面的事、里面的人、里面的话。不熟悉孩子的人可能会对孩子的话感到莫名其妙,但是熟悉孩子的人一定会知道他们又想起了哪个故事。豆豆妈妈的记录中就有这样生动的描述:

  豆豆在朱自清先生著名的《荷塘月色》之荷塘钓鱼,嘴里振振有词:“小鱼走开,大鱼上钩”。(语出《婴儿画报》?小猫钓鱼)

  幼儿在适当的生活场景中联想起图画故事中角色的语言,是令许多家长感到惊喜和骄傲的事: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五)“妈妈你猜我今天是什么颜色的乌鸦?”──在生活中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幼儿不仅会在生活中联想起图画故事,他们还会在生活中扮演他们喜爱的角色,或者说他们认为他们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就是美丽的白雪公主,他们就是威猛的霸王龙,他们就是彩色的乌鸦。

  暴童回家就对妈妈说:“妈妈你猜我今天是什么颜色的乌鸦?”“我今天又变了一种颜色,红色的,粉红色的。”

  有着美丽颜色的乌鸦出自几个德国作家共同创作的图画故事书《彩色的乌鸦》。这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本图画书,故事讲述的是乌鸦曾经是彩色的,后来经过一场“颜色之战”变成了今天的黑乌鸦。

  书中的色彩非常艳丽,那美丽的色彩带给幼儿的震撼是如此强烈,激起幼儿无限的想象,孩子们听完《彩色的乌鸦》都喊“我就是彩色的乌鸦”。

  屈格非在工作时间作了一个彩色乌鸦的头饰,戴在头上再也不肯摘下来,出去活动也戴着,吃饭时也戴着,还对我说:“我是去原始森林的彩色乌鸦。”(因为这是惟一没有被染黑的乌鸦)

  而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图画书中欣赏美丽的乌鸦,他们开始在生活中去寻找。看见喜鹊会问,这是彩色的乌鸦吗?去百鸟园就问,这里有彩色的乌鸦吗?到处都没有,这也难不倒他们。凭着想象力,任何有点联系的东西在孩子的眼里都变成了彩色的乌鸦:看见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孩子们一起惊呼:看!彩色的乌鸦!看见自行车后面彩色的商标也兴奋地叫:这里有彩色的乌鸦!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总是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他们常常分不清想象虚构与现实的区别,或者是他们不想区分,他们乐于沉浸在故事所提供给他们的美好的世界里。

  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喜欢以各种方式来表现故事内容,表达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比如他们会表演,表演“彩色的乌鸦”,表演“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或者是用假性游戏动作来重现故事内容,像小欧听完故事后,屁股一颠一颠地模仿蹦蹦跳跳的豌豆,说:“蹦呀,蹦呀,蹦呀。”

  她还对美李说:“我要蹦到你身上去。”或者是用绘画再现故事情景。我们与家长座谈时,壮壮在一边自己画了一幅彩色的乌鸦的画,上面画了一些黑道道,说是“老天爷下黑雨了。”

  可见,幼儿阅读图画故事书的形式,不是简单的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而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图画故事书阅读活动。这个活动包括听说故事、画故事、演故事、编故事。

  因此,成人应用各种形式帮助孩子把他们头脑中想象的故事世界以可视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活动的组织既满足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特点和心理需要,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活动、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jiao/98802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