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如果从不对孩子说“不”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春节,姥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

老人总是特别疼孩子。每天,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伺候我家的宝贝女儿身上,从穿衣吃饭、刷牙洗脸这样的常规服务,到扮老猫、扮大马、扮乌龟的特殊任务,全都兴高采烈地搞一人承包。整天乐呵呵地忙上忙下,让我乐得清闲。唯独有一个问题比较麻烦,就是她惯孩子惯得实在有点儿离谱儿。

疼爱,并不能带来喜爱

就好比今天早晨,她先是准备好一大桌丰盛的早餐,然后才去毕恭毕敬地把小公主叫醒,一脸灿烂地哄她起床。可女儿到了饭桌前,看见有煮蛋,竟然丝毫不领情,小脸一扭,嚷嚷着要吃炒蛋。结果,我这可爱的老妈,就像听了冲锋号一般,直接转身冲进了厨房。要不是我拦着,估计又得有两个鸡蛋提前阵亡了。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她特别沮丧—去幼儿园的路上,姥姥问女儿:“你最喜欢的人是谁啊?”——“妈妈呗!”

如此冰冷的现实,无疑严重打击了姥姥那颗脆弱的心灵。到家以后,她把整件事情讲给我听,口气中满是嫉妒的味道:“还是自己生的亲啊!亲娘亲,骨血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别人怎么疼都没有用啊!”

姥姥想不明白:怎么你天天管孩子,我天天疼,可最后这孩子心里还是向着你呢?

“当然向着我了!你平时什么都听她的、依她的,在她看来,你连她都搞不定,遇到事情她还能指望你搞定吗?”我嘀咕道。

“可我舍不得啊……”

超级大好人=没有力量

舍不得对孩子说“不”,肯定不是我家姥姥一个人的困扰。在我的工作中,经常听到有家长发出如此感慨:一看到孩子那双黑黝黝、水汪汪充满期盼的大眼睛,整个人都像充满了无敌神力一般亢奋,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赶紧帮他实现愿望,哪里还顾得上考虑应该不应该!

所以,他们无法拒绝孩子的任何要求,更喜欢采用一些小手段去应付了事,蒙混过关。就像我家姥姥一样,他们爱说“快点把鞋子穿好,爸爸快要到家了”,或者“我不能给你买这个玩具,钱都在你妈妈那里,下次你找妈妈要”,而很少会痛痛快快地说出“不可以”。

总之,他们只会呈现环境和条件的不允许,而坚决不会表达他们的不允许。在孩子面前,他们永远扮演超级大好人。

只可惜,在孩子心中,这样的大好人却是一个缺乏力量的人。和他们在一起,孩子相信自己是强大的一方,同时也是必须考虑应对一切问题的一方。在这种状态下,表面上看孩子掌控一切,但潜意识里却缺乏安全,那种由于被限制而感到的安全。

禁忌的另一面是安全感

很多截然相反的东西都是相互依存的。从来没有听过“不”,就无法确认什么是“是”;从来没有被限制的人,反而体验不到基于安全之上的真正自由。

想象一下,如果你独自一人置身于漫无边际的草原荒漠,最为强烈的感受,大概也不是自由,而更多是恐慌吧!(不要跟我套用森林公园的经验,你心里知道森林公园也是有安全边界的)只有等你盖好一间茅屋,确认围墙坚固之后,才会安心睡觉不是吗?围墙是限制,同时也是安全的保障。

再比如,当你去非洲埃及那些文化习俗与我们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旅行时,导游的很多废话你都不会太在意,但如果听到“以下这些行为在当地是禁忌,千万不能……”时,你一定会竖起耳朵边听边记。

因为只有确定了什么是“不可以”的,你才能确认:哦!只要我不做这些“不可以”的,我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都一定是“可以的”。

所以,当父母明令禁止孩子不可以玩火、不可以咬电线、不可以像爸爸一样喝酒的同时,也就等于在向孩子做出了强有力的保证——在这些行为之外,你就是安全的。因此,孩子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玩除了火之外的各种东西,去咬除了电线之外的各式物件,去喝除了酒之外的所有饮料。

这就是限制带来的安全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111809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