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父母学堂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开始。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一日为父,终身为父。一日为父,也是终身为师。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几乎就是终身性的。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天资唤醒得越早越容易发展,天资唤醒得越早越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建立自信。父母要尽全力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失望和厌烦,任何时候爱孩子,都是一种行动。你和他在一起,你带领着他,你站在他身后。努力让孩子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对他形成对污秽、邪恶的免疫力和抵御力大有帮助。无论你到哪里谋生,无论你生活多艰辛,请一定带上你的孩子。孩子不在你身边,孩子就在更多的危险之中。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人生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没有生活在自己家里造成的。因为疼爱,所以慈悲。生而为人,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个生命都蕴含着神秘性和不可知性。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同时,我们还会发现一个孩子出生后,他身上有很多东西都是一次性给定的,比如出生在什么家庭、什么时间、什么国度、什么地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你一生的因素。又比如,我刚才提到身高,可能遗传所起的作用就非常的关键。像我这样的人,如果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的话,可以选择乒乓球、体操、举重等,根本没办法选择篮球、排球这样大个子的游戏。你看姚明,他是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杰出代表,身上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品格,但是要说到起核心作用的还是他的身高。我相信他一辈子都会感激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一辈子也会为自己的遗传优势感到自豪,正是因为有了身高这份傲人的优势,姚明才踏上了通向荣誉、财富、影响力的卓越之路。说起来,这样的"给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给定",比如像我母亲所关心的"健康与健全",其实正是遗传里面更让人紧张、揪心的东西。一个孩子生下来,"什么也没多什么也没少",至少决定了他一生的生命的某个水准线,这样的水准线我们进入了,可能你觉得没什么,但是对那些身体有残障的孩子而言,他为了达到普通人都习以为常的水准线,不知要多付出多少倍的努力啊。身为父母,我们目光既可向上,也要向下,要珍惜孩子已经具备的,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正常的普通人,恰恰就是一种努力的方向。

  在我们身上,除了刚才说的这些"给定"之外,我们的智力状况往往也受遗传巨大的影响。这些既包括我们智力的总体水平,也包括我们的具体智能分布状况,比如像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所说的人的"多元智能",它既强调人的智能其实是在不同的领域分布的,又指出人的智能其实也都是有长短项的,类似于"上帝关上你一扇门,就会打开你另一扇窗户"。当然你从遗传中所获得的智力状况,往往决定你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以及你能够达到的高度。按照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观点,这是一种生命的"自然",这个自然就是天生如此,不是外力所加予的,也就是你生下来身上所具有的东西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有了最基本的身体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你身上 "自然"有的潜质就能得到发展。但是,真正的问题却是,我们作为父母,如何去判断,如何去抉择与帮助呢?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有可能既不理解,也缺乏期待,更缺乏鼓励,因为我们不明白孩子身上到底具备了什么潜质,这些潜质又将怎么发展,我们对待孩子最好的方式又是什么?

我们往往只会作最粗心的评价,也就是看你的成绩是多少,做简单同时不太负责任的比较,比如有时孩子成绩不佳,你一看某某人的孩子,他父母受的教育都不如我们,成绩怎么比我的孩子好,或者人家读一遍就会了,你怎么读十遍还不会呢?其实在会与不会背后,都有每一个生命自身的秘密在里面,有的光靠勤奋还真不能解决问题。

  ■ 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我们在很多学校的墙上都可以看到一条爱迪生的格言,叫做 "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个格言所强调的意思大家都耳熟能详,也就是所有成功都是勤奋努力的结果,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而无数成功者的事迹也在不断地佐证着这句格言,以至很多不成功者往往要承受双倍的痛苦,一方面是不成功的沮丧,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对自己还不够努力的自责。我女儿读初中时就对她妈妈说过"我为什么这么努力了,成绩还不能提高"这样的话。让人想不到的是爱迪生的这句格言,还有另一半,他说的是,"但是那1%的灵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还要重要",他不是和大家开玩笑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啊?他强调的是人身上那个特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具备这个特质,那么你在这个可能 "不属于"自己的领域,哪怕再勤奋,你能够获取的"荣耀"大概也极为有限。这一点,真是最大的麻烦,也是我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困惑所在。现实情况常常是,只要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父母、老师、学校、社会所要求的那个标准,你很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孩子不努力、不勤奋,就是孩子的努力还不够到位,其实这样的评价貌似很公正,实则忽视了个体差异,忽视了每一个人身上很要命的生命秘密。当然,有的时候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那个"1% 的灵感"它本身也是变动不居的,可能在某个阶段,它是混沌一片的,而到了另一个阶段,它则是灵光闪现,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好像就是发现和等待的艺术。像华人世界最杰出的电影导演李安考大学考了三次,最后上的是家人并不满意的艺专。而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天分也并不表现在童年时的语言发展上。这样的迟缓,不在状态其实也不是什么特例,也许每个人都有他的短处,都有他找不到感觉的领域,尤其在童年时因为作为父母你什么都看不出来,你特别没信心,因而他任何的短处,或者不适应学校,不适应学习之处,都成了父母最大的焦虑。说起来,任何发展不平衡、任何的迟钝之处,在今天非常整齐划一的学校教育和评价体系中,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一种痛苦。我们总是太急了,我们太不愿意给孩子等待的时间了。我们总是把自己的焦虑转化成了孩子的焦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1936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