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学会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春季亲子专题)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亲子活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前言:对孩子放手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希望孩子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走,他们认为自己给孩子安排的道路才是正确的,但是大多数的家长们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因此学会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很重要!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师长很需要“放下”自己,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他们才能自发地迈向我们所期待的美好蓝图。

  我认为教养者至少在3个方面要学习“放下”:

  放下焦虑感

  当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慢、功课也比较落后时,做父母的你会担心、害怕吗?怕他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怕他在班上没有竞争力?怕考试考不好?怕影响将来的升学和前途?……如果我们有这些害怕,那么就会失去平静的心,容易慌张、焦虑,从而激发我们更加严格地督促孩子。

  我的小儿子的国中老师曾经不只一次跟我说:“××妈妈,你儿子很不错,在班上人际关系也很好,但就是功课不太跟得上。如果你多陪陪孩子读书,他再努力一些,功课就可以更好了。”由于儿子从小是我一手带大的,我非常清楚他的学习状况:他是个很认真读书、做作业的孩子,我陪他的时间也不少。如果在他已经尽力的情况下,成绩还是不够好,那就不是“陪伴”和“再努力”的问题,而是“时候”的问题了。

  因此,我常常安慰老师:“老师,我知道您很关心我的孩子,但请不要担心,有些孩子就是开窍比较晚。再等一段时间,也许他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提升了。”老师听我这样讲,总是很傻眼地看着我。大多数家长都会很紧张地继续跟老师讨论:如何让孩子再多读一点书,只有我安慰老师不要再担心。亲子网

  事实上,我不是不在意孩子的学习,而是因为我很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所以我可以不被老师那语重心长的“建议”所影响,进而把自己的担心化为对孩子的“逼迫”。我想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更气馁、更沮丧,甚至还有可能丧失学习的兴趣。

  我非常喜欢一本名为《阿虎开窍了》的图画书(中国台湾上谊文化出版)。书里描述一个叫“阿虎”的孩子,由于学习、发展都比其他孩子慢,因此,虎爸爸非常担心,常常盯着阿虎看。虎妈妈倒是比较有耐心和信心,她跟虎爸爸说:“他只是慢一点开窍……你一直盯着他看,他就开不了窍了。”听虎妈妈这么说,虎爸爸就尽量不让孩子发现他的担忧,只是默默地看着孩子、陪着孩子。在慢慢的等待中,有一天,时候到了──阿虎终于开窍了!他突然什么都会:会说话、会写字、会干干净净地把餐桌上的饭吃完……虎爸爸也终于笑了!

  “时候到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如果孩子对学习能保有持续的兴趣,也能接受各样知识的启发,那么当他累积到一个适当的时间,所有已经学会的东西就会串连起来。好像建设高速公路,建造过程看起来虽然是断断续续的,而且时常需要在路口放上“此路不通”的告示牌,然而一旦盖好,路与路相连后,就是四通八达,去哪儿都不是问题了。

  儿子上高中后,果然如我所期待的──“开窍”了!虽然他就读的不是明星高中,但仍然能在读书气氛并不很浓厚的环境下,保持对学习的热情,考试成绩常在前3名。他最后以第1名毕业,并得到老师的青睐,获选为学校唯一的“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去外地领奖。

  我们会对孩子的学习及发展感到焦虑吗?不要让这种不安成为孩子学习中的压力,只要我们耐心陪伴,温柔引导,孩子总有一天会开窍的。

  放下权威感

  在传统的观念中,孩子听父母的话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的权威也是不容被质疑的,我想这个大方向没有错。但是,这是否代表当孩子提出与我们不同的看法时(前提是没有违反道德或既定的家规),就是忤逆呢?我们能否把这样的情况仅仅看做是不同于我们的另一种选择呢?如果孩子一跟父母的意见不一样,我们就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就赶紧用各样的方式试图恢复“权威感”,那就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无法听见孩子真实的心声了。

  我的大哥读专科时专业是“电子”。步入社会后,他短时间内换了非常多的工作。虽然当时“电子业”正热门,但他发现自己对电子行业一点兴趣也没有,于是他开始探索自己内在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寻寻觅觅,他发现原来他对哲学领域极有兴趣:在读哲学书、与人讨论哲学时,他会非常快乐和满足。于是他决定重返校园,插班大学的哲学系。

  这样的决定──放下热门的电子业,投身冷门的哲学领域,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说,简直是“疯了”!但我的父母并没有因此阻止他,而是放手,让他自己去尝试走他喜欢、有兴趣的人生道路。结果,他从大学一路念到博士,并在不断的研究、深造中,成为中国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在台湾地区的最高学府担任教授。相信我大哥的成就实在是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从热门到冷门到大学教授之门,关键绝不在“热”或“冷”,而在于能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探索自己的空间、重新来过的空间、自辟路径的空间。如果我的父母在“一定要听我的”──这种无法撼动的权威感以及主观经验的判断下,阻止了我大哥的尝试,那么他的人生在原来的“电子业”路上,将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和心境。

  我们能给予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间吗?我们有根深蒂固的、“凡事一定要听父母”的权威感吗?

  当我们适度放下这种传统的观念,仔细聆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理性讨论所选择的可能结果,孩子将会看见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天。

  放下优越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当遇到这些关卡时,人生经验丰富的我们,是否很快就有答案,然后迫不及待地告诉孩子,让他们可以遵循并立刻去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这样做,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对孩子来说其实是种剥夺──剥夺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剥夺他学习做决定的能力。

  我家老二在小学期间参加了社区的英文成长班,那是一个分级学习的课程。当他上到第3级时,由于内容越来越难,不但要开始学习语法,还被老师要求背更多的单词,他有些不适应了。有一次在跟我约会时(我和孩子的约会,就是定期找一个安静、轻松的地方深入地谈心),他哭着说:“我不想学英文了,再也不要上英文课了。”虽然我心中知道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让他终止课程的;但看到他在学习上碰到挫折后那么难过,我没有先跟他讨论要不要继续读下去,而是先和他一起感受他不想读英文的挣扎和痛苦。

  当他的心情慢慢平复后,我说:“那我们先不决定要不要继续读,我们先想一想,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下周我们约会时,个能如果你想出3让你继续读下去的方法,我们就一起庆祝一下。看是吃个大餐,还是买你喜欢的东西好吗?”他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一周过去,又到了约会的时间。我带着期待的心问他,是否想到了3个办法,他非常兴奋地说:“有啊!我想可以……”出乎我意料,每个方法都既实际又可行——因为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所以最适合他,他也可以做到。不得不承认,这些办法比我想的还要好呢!之后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去执行,隔一段时间做一点调整。记得那次之后的全台湾地区检定考,他居然考了满分。之后他在英文班一直念到小学毕业,没有再说过不想读的话了。

  我们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潜力。当他们思考如何面对困境时,不但有机会解决当下的问题,还增强了他们突破困境的能力、提升了自信心,建构“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亲子教育

  当孩子提出他的困难时,我们能放下“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这种倚老卖老的优越感吗?他们那时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告诫、教导,而是被了解、被同理,得到内心支持的力量,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进。

  只要给他们机会,孩子终究可以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你梦想教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学习放下自己主观的感受和过去的经验——看看孩子、听听孩子,也许“向孩子学习”正是我们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总结:每个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都不一样,但不管是那一种,我们教养孩子的过程很重要,不能只让孩子单单的完成自己的要求,而不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学会在尊重孩子的感受与决定也是很重要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54516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