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孩子求真是教育的基础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最近,一个民间教育研究团体发表了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报告,他们以目前使用最广的“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母亲和母爱的篇章为研究对象,认为存在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等问题。这份研究报告目前已正式出版。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问题,一直深受诟病,从事核查与反思工作的人逐渐增多。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的编导于爱群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她发现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好些课文存在常识性错误,从此开始重视起教材问题。

  在我国,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大部分教材都由国家组织编写和发行,这一领域并不向社会开放。但在有些国家,情况并非如此。来自社会民间的对教材的反思乃至质疑,是社会意识、公共意识的可贵生长,社会民间开始对教材这一公共物品的提供发表看法,应予以鼓励。

  这份研究报告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对一些课文的事实进行考证。比如,他们对“人教版”教材的课文《爱迪生救妈妈》的真实性进行了求证,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他们的工作表明,现行教材中可能存在用虚构的历史、虚假的材料去教育孩子的问题。

  教材所反映的重大问题,是一个社会用什么来教育孩子亦即未来的国民。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是教育方式问题;是否符合公民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要求、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是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但是,这所有问题都必须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

  教材让人习得知识,还有一个重大功能,便是启蒙。用真实来进行思想和价值的启蒙,还是用虚假或幻觉让人沉睡在蒙昧之中,看起来宏大到非几本教材所能承载,其实就蕴含于课本和课文的润物细无声中。

  没有真实可信,教育的其他目标将无从谈起,也容易造成思想和价值的混乱,这对孩子、对社会都无益处,反而有害。以不真实为基础,很容易将教育变成指定观念和指定意识的灌输,人容易成为承载指定意识、服务于特定目的的工具,这显然不应该成为现代国家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应以不损害真实、裁剪真实为基础,因此哪怕有一点失实之处,都要及时纠正。

  求真的问题,岂止仅存在于教材领域,它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自然延伸。在今天,说真话之难在各个领域都有体

现,指出事实、揭示真相仍有可能遭遇未可预料的风险。保持对虚假的敏感,形成求真的社会氛围,破除追求真实的种种阻碍,不仅对教育,对任何社会事务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从教材课文的真实性推而广之,历史的真实、社会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与思想的真实,都该成为反思的对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58072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