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家教理念】幼儿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蒙特梭利说过:人类3岁以前所吸收获得的知识,相当于成人花60年拼命学习所获得的知识量;而生理学家也发现,3岁幼儿的脑神经发育已经达到成人的60-80%。蒙特梭利根据0-3岁幼儿的心智特征,把这个时期称为潜意识吸收心智阶段。王东华先生则把它称为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幼儿以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来学习、获取需要,以人们无法想象的惊人速度和能力将所有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信息、事物照单全收,并像照相机一样一一留在大脑的底片中,从而形成一生人格、智慧、情感、意志以及生活习惯、方式的基础。 而幼儿从出生到3岁左右,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是在父母的养育和教育中,接触到的全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所以,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养育和教育的责任。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日常生活教育,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在家庭环境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教育,也是蒙特梭利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有重视家庭教育的文化传统,历史上,它是以道德伦理教育为核心的。以私塾为代表的学习三字经、论语便是最好的说明。而现代家庭教育强调它在促进儿童基本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身体健康和智能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当今的家庭教育被家长简化为只是知识的教育,家庭成了推动学校应试教育的社会因素。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家庭度过。这就客观存在着家长以及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一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当前家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也正逐渐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家长在家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无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适时地教育,最终导致教育观念滞后,认识模糊,并出现了教育行为不当的现象。这正是许多家长所困惑的“付出了苦心却见不到教育效果”的症结所在。最明显的莫过于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对孩子百般侍候,围着孩子团团转。父母双方的长辈也不甘落后,更是捧星星、捧月亮,形成了“四二一”家庭模式。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也不用做。孩子想干什么,也要由大人陪着。过多、过分的保护,使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保护墙,使孩子在无形中远离了社会,长大以后就难以适应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过度保护、包办代替,使孩子到了该长大的年龄却总是让人觉得他长不大,单向的爱使他们的行为能力都退化了。 那么,为什么我国会出现父母过分保护孩子的现象呢?我认为直接原因是:

1.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般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自然视之为珍宝,惟恐有所闪失以至于老无所养,所以千方百计加以保护。

2.部分父母有补偿心理。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小时候过得很苦,现在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过得舒舒服服的,所以,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尽其所能予以保护。

3.家庭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使父母有能力对孩子进行精心照顾。比如,可以让孩子穿得漂漂亮亮的,吃得好好的,可以请专人照顾孩子等。良好的经济条件一方面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了铺垫,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保护,客观上减少了他们的锻炼机会。

有调查表明,我国的家庭中有90%以上的家长缺少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无所适从。这种状况使得我国的家庭教育无论在家长的教育观念上,还是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我们的幼儿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不少误区,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误区之一:重视智力培养,忽视非智力教育。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对自己的独苗舍得智力投资,钢琴、电脑陆续进入家庭。然而,家长们在孩子的非智力教育上投入甚少,有的幼儿动手能力很弱,不会吃饭、穿衣、系鞋带,有的专横无理、任性自私。

误区之二:重视单项培养,忽视全面发展。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顾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热衷于凑热闹、赶时髦,强要孩子学拉小提琴、弹钢琴、学绘画。有的小朋友虽然被逼出了一技之能,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则相形见绌。

误区之三:重视幼儿教育,忽视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处于启蒙期的幼儿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恰恰忽略这一点,对孩子要求很严,对自己却放任自流,有时不知不觉将自身的恶习、缺点传授给了孩子。家长对自身修养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不感兴趣,无疑将给孩子的培养带来消极影响。 结合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我认为家长应处理好以下三个转变,增强教育意识,优化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素质。

①从“娇惯型”教育转变为“培养型”教育。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爱孩子甚至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教育孩子懂得爱,更没有教育孩子去爱别人。这种沉浸在单向输入的爱河中的孩子,一般都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的,差一点都不行,而自己却不知关心别人,爱周围的人和事物。形成了在情感上只求获取,不知给予。最终导致生活上懒惰,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在与人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疾苦;在社会生活中畏难,胆怯,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这种爱不是溺爱。家长应始终坚持爱有度、严合理的教育原则,即抚养与教育相结合,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个性与行为习惯。在关心幼儿生活的同时,在思想上严格要求,不放松教育,注重通过日常小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在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同时,寓智力开发和知识传授于一切活动之中。家长还应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想象力、乐观稳定的情绪、开朗坦诚的性格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②从“单纯智育型”教育转变为“思维开拓型”教育。“望子成龙”是普天下做父母的心愿,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子女早成才、快成才。但是不少家长往往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超越了孩子的发展水平,在教育方法上违背了教育规律。“重智育、轻能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最终会使家长的期望落空。不让孩子玩,要他们长时间枯燥地认字、背诵,孩子不学便威胁,这样势必要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及感知、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和厌恶心理,将来上学后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当今素质教育提倡的“思维开拓型教育”,是从单纯注重知识灌输的一元化,向品德培养、兴趣培养、思维方式和能力培养的多元化方向发展。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于早期学习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思维方法和有关学科最基本结构的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举一反三,才能“通向训练迁移的大道”。确实,让孩子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的掌握是没有穷尽的,只有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勤于思考、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更多。

③由“封闭型”教育转变为“开放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和环境教育的双重影响,其中环境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儿童接触的环境越丰富,视野越开阔,就越有利于儿童智力发展和心理的成熟。持“封闭型”教育观点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地保护,过多地干涉,过度地期望,把孩子像笼中鸟一样关在家里,不给孩子提供接触丰富多彩的外界事物的机会。这样致使孩子胆小怕事,孤陋寡闻,抑郁沉闷。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想象力,弱化了应有的“免疫力”和应具备的应付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而“开放型”的家庭教育,要求家长把丰富的外部世界变成家庭教育的课堂。给孩子以相当的自由,并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去感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接受物质世界的多种刺激。变被动为主动,由内而外,由单一到多变,由书本到自然社会,培养孩子多种兴趣和能力。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着一条醒目格言:“我听到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对于涉世不深的儿童来说,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是他们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以书本知识为主的间接经验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深爱孩子的家长们,请端正家教态度,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61949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