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15个生活习惯 养出好脑力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潜能开发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导 读:怎么让小脑袋健康长智慧?吃好、睡好、多运动; 给他满满的爱、陪他玩耍、带他多接触探索自然。 这些,用心的父母都做得到。

  锻练大脑不必花大钱,其实最好的方法就在平凡不过的生活习惯和教养态度?。一旦掌握了大脑的基本特性,浇灌以爱与适当养分,每个孩子的脑部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以下综整出专家建议从小就应该养成的十五个生活习惯,不用花大钱买闪字卡和参加大脑潜能开发班,就可以让孩子的小脑袋健康长智慧。

  习惯1 一切从吃得好开始

  大脑细胞每五个月更新一次,要让大脑有机会绝顶聪明,最容易见效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给它足够的好营养。

  有心为孩子健脑的家长,鱼和鱼油,是护脑必备的好食物。丹麦的研究比较了五千多名健康老人的饮食发现,一个人的饮食中鱼的成分愈多,他保持记忆力的时间也就愈长。因为鱼油中所含的omega-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包括EPA与DHA)对人体有益,DHA是大脑神经细胞传递讯息的化学物质之一。由於人体很难透过饮食转化合成omega-3,因此可透过食用深海大型鱼类的眼窝、油脂部位,或鱼油胶囊来补其不足。

  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系教授黄士懿建议,若孩子不敢吃鱼油,可在烹调过程中剪开鱼油,滴入鱼汤中,记住不要?,也别久滚。若吞胶囊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多吃鱼就好。

  习惯2 睡得好才记得牢

  剥夺婴幼儿的睡眠,会影响他们的生理成长与认知发展。婴幼儿特别需要大量而不被打扰的睡眠。睡眠主要有四个功能,一、修补神经元,二、复习白天所学,三、淘汰不需要的记忆,四、调节情绪。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学会重视睡眠,就像重视营养与运动一样。

  孩子到底睡多久才够?根据研究,新生儿每天可睡十六小时以上,学龄前儿童则至少十二小时。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吴?指出,人在入睡约九十分?后会进入REM期(快速动眼期),此时脑波的活动状况跟清醒时差不多,甚至更活跃,在这段时间,大脑会把白天学到的神经元凝固下来,具有去芜存菁的重大意义。小婴儿睡眠?期中,REM期比例最高,大脑会储存重组记忆,增补神经传导物质帮助学习。

  睡眠会受到生理时?与生活习惯的左右,即使孩子生理上该睡了,若是睡前情绪太高亢、从事激烈运动、习惯跟大人当夜猫子,生活习惯便会击败生理时?,改变孩子的作息表。为了宝宝的成长,家长要特别用心稳定孩子的睡眠作息,早睡早起才是王道。


  习惯3 运动可以增强脑力

  吃好、睡好可以让大脑维持在运转?峰,但运动却能额外增进神经元细胞的快速增长,等於帮大脑多装了好几条记忆体。运动可以将新鲜血液带向脑部细胞,大脑会?生多巴胺、血清素与正肾上腺素等三种神经传导物质,诱发大脑神经元增生,多巴胺使运动的人心情愉快,血清素与情绪和记忆有直接关联,正肾上腺素则和提升注意力有直接关?。

  日本文部科学省最新研究显示,律动游戏课程不但可活化四~六岁幼儿的前额叶皮层,也有助於?动幼儿的自律神经系统,促进心神安定。任何比走路还复杂的肢体技巧都需要学习,也因此为大脑带来挑战,宝宝刚开始会有点手忙脚乱,但随著神经连上小脑、基底核,前额叶皮质区活跃起来,动作於是愈来愈精确。

  台北体育学院运动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周建智则认为,带孩子多运动对健康好,对大脑也好,但家长却普遍缺乏从事运动的创意,对运动强度认知也不足。

  亲子运动是游戏、而不是比赛,不需要很专业正式,只要达到基本的运动强度就好。

  若真受限於场地时间,夜市简单的篮球机、棒球练习场练挥棒,以及任何想得出来、合理、不违反道德的游戏,都可以成为锻?脑力的有趣运动。假日在公园玩简单的互相接球,都比待在家?玩运动游戏机的健脑效果强。

  习惯4 爱孩子比学英文更要趁早

  专研儿童发展的中央大学阅读研究室研究员周育如指出,早期的安全依附是一切儿童发展的基础,甚至可以用来预测孩子将来的成就。因为婴幼儿的依附和探索行为几乎可以说是一体的两面,那些能够与主要照顾者建立起安全依附的幼儿,通常也比较愿意对周遭环境进行探索。

  安全依附的孩子有较多的探索行为,愈多的探索意味著与环境有愈多的互动,愈多的互动使孩子的脑神经连结愈复杂愈紧密,孩子当然也就愈聪明优秀。

  周育如特别强调,情绪发展有所谓的情绪窗口(emotional window),意思是说婴儿期和学步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而这个窗口是人类所有发展中最早关闭的。因此为人父母应对此有所警觉,爱孩子比学英文更要趁早,不要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


  习惯5 游戏是最好的心智挑战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孩子游戏时大脑在休息,但最新发现是,游戏的角色扮演和想像力可以帮助他们建构抽象思考能力,有助於增进学科表现。

  《教养大震撼》一书指出,抽象思考能力是掌握现实与抽象符号之间的连结,每个学科都用得上。而孩子在扮演游戏中把一张书桌和几把椅子想像成消防车,大脑就学会如何把抽象符号和其他元素串连起来,等於经?了一场高阶抽象思考过程。

  脑神经科学家也认为,游戏是最好的心智挑战。当一个小男孩专注玩积木,进入了平静忘我的境界,大脑正在经?一段与他心智能力相合的挑战,这也是大脑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瞬间。

  周育如指出,光玩并不算真正的心智挑战,家长或老师应该提供比孩子的能力稍微难一点、但又足以达成的挑战,大脑会经?了一段平衡、失衡又平衡的过程,神经元又走出一条以往不曾通过的新路。

  周育如强调,其实孩子真正的喜悦不是成为超龄小天才,而是完成他这个年纪所能做的伟大事情,真正的满足是来自於对手边的工作尽了最大的努力。

  因此,林口长庚?健科职能治疗组组长黄恢涛建议,家长该做的是时时观察陪伴孩子,确切掌握孩子的发展进程与独特气质,并且适时适量的给予引导,安排有趣的活动与游戏,不予勉强或急切想要看到学习效果,否则可能早早坏了学习胃口。

  习惯6 动手做过才会留下痕?

  周育如强调,孩子一出生,脑中已具备这一生要用的几乎所有神经元,决定他智力高低的是这些神经元之间连结的密度与强韧度。

  这样的连结在婴幼儿时期最为快速,然后到了9~10岁之间脑部开始做的是修剪的工作,把用不到的和连结不强韧的部分修剪掉,只留下最常用、连结得最强韧的部分。

  决定孩子脑部神经元之间如何连结、连结的密度和强度,则是与环境互动的经验。


  尤其是那些他主动探索、主动处理过的讯息,在脑中会建立最长最强韧的连结,而被动被灌输的经验所建立的连结,往往是脆弱而短暂,将来很容易就被?弃掉,这就是发展上的用进废退原则。

  所以我们拚了命塞给孩子的,最后都难逃被修剪掉的命运,反而是孩子在自发性玩耍、探索、主动阅读中得来的经验会被保留下来。

  给时间,让孩子动手做,也是锻?大脑重要的过程。脑神经训练师王秀园分析,大脑是为生存而存在的器官,外在环境不断给磨练,大脑才有机会学习诸多生存技能。一定要亲自走过,才会在大脑留下痕?,孩子早该自己学坐捷运了,家长还每天接送;永远匆忙的早晨,总是忙到没耐心等孩子绑鞋带,其实都已经剥夺了孩子建构大脑的珍贵?程。

  习惯7 正向管教教出自信的孩子

  孩子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了解因果关?,拥有最初的成功经验时,家长若能真诚鼓励与?美,孩子的脸上会出现一抹满意的微笑。

  此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细胞,也因为分泌了多巴胺这项正向情绪的神经传导物质而微笑著。

  多巴胺在期待与奖励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满足是学习的重要刺激,当人们专心、与自我一致、与世界和谐相处,或成功达到任务时,这种美好的感觉会引发成功的学习,并储存在大脑。

  习惯8 好奇心是大脑思考的燃料

  幼教大师蒙特梭利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小小科学家,他们热爱观察世界,进行要是这样……会怎?样?的探索。初生儿和学步儿会从高脚椅上丢玩具,在洗澡时玩水,这股探索的动力随著年纪继续增强。

  好奇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驱力,像是能让大脑机器全速运转的核心燃料,孩子愿意去思考,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是锻练脑力的最好习惯。发展分子生物学家约翰.麦迪纳(John Medina),在《大脑当家》一书中强调,对孩子来说,发现带来快乐,就像一种会上?的毒品,探索创造出更多发现的需求,带来更多快乐,这是一个直接的回馈系统。


  家长可以要孩子先猜猜看啊!小脑袋就会进行归纳与推理。即使猜错也没关?,我们的文化太注重要对,容易浇熄孩子的探索好奇心,王秀园说,有时孩子会冒出很无厘头的问题,父母更应引导孩子想得更深入,而不是阻止发问。

  史丹利.葛林斯班,在《优秀孩子的十大关键能力》一书中建议,最能引发幼儿好奇心的做法,是带他去大自然中散步,在讯息丰富的环境中探索。另外,当父母愿意聆听──而非评价孩子的意见时,最能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如果你想增进子女的好奇心,拓展他们的智能范围,就要多多徵求他们的意见,史丹利提醒。

  习惯9 从小学习为自己负责

  学步儿经常闹脾气,用一个简单有力的不字对抗全世界,常让家长头痛不已。其实家长可慢慢放手,开放几个你可以接受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决定,让他从中获得独立、自主的权力感,也同时学会为自己负责。

  一开始,父母可以提供多个选项,让孩子从中选择,如果孩子尝试后,感受到自己能做决定的成就感,就会慢慢愿意尝试自己选择。如果孩子自己选择却有不好的经验,家长也不要心急,可以告诉孩子,虽然他的选择没有成功,但愿意尝试的勇气很令人佩服,下次再试试看就好。重要的还是让孩子慢慢尝试,用他自己的节奏来发展自我。

  习惯10 父母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要以身作则是一条?古不变的教养守则,1992年义大利帕玛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解读了父母的身教那?的重要,原来跟大脑息息相关。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是一组可以反映外在世界的神经细胞,只要观看别人的动作,就会在脑中重现相同动作,彷?镜子反射,人类透过镜像神经元的模仿学习,不需透过语言,进而理解他人的行为、意图与情绪,拉近彼此关?。

  模仿是学龄前孩子重要的学习历程,孩子早期的模仿场域是家庭,这也呼应了身教、言教、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也说明了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品格是长期模仿、观察、内化的结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程,模仿对象除了父母以外,同时受到环境与经验的影响。

  尤其品格的培养是一种内隐的学习,大脑在孩子不知道的状况下处理并储存讯息。阳明大学附设医院?健科医师郑雅薇指出,2~3岁的孩子就能展现同理心,但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却是后天学习而来,若能在成长过程中让孩子多与人互动,才能逐渐学会设身处地为人设想。


  习惯11 不要让坏习惯坐大

  孩子的坏习惯很难改过来是有道理的。大脑资源地图不时因经验而修正改变,好习惯和坏习惯的神经?路在其中互相争夺地盘,想站稳脚步。

  《改变是大脑的天性》指出,大脑有个特性叫神经可塑性,每一次做不同的活动,大脑会改变结构与神经?路,使它更适合手边的作业,假使某个零件坏了,其他部位还可以接手这项工作。大脑有弹性、知变通,却也使我们某方面变得更食古不化,我们一些最顽固不能改变的毛病其实也是神经可塑性的?物。

  假如我们停止使用某种心智技术,不但会忘记如何运用,连它在大脑的空间也会被其他常用的技术抢走。

  当我们学会一个坏习惯,它?据了大脑地图的空间,每重复一次坏习惯,它又?多一点地盘,让好习惯更难立足,这也是为什?戒掉一个坏习惯比学它时难上十倍,也是为何童年教育这?重要,很多事情最好一开始就教对,不要让坏习惯坐大,有竞争优势了再去拔除它。

  若是坏习惯已经养成,光是禁止於事无补,必须用另一个正确的行为来取代坏习惯,因此当你大声喝止孩子说不能做A之后,切记补充说应该做B,并重复让孩子练习。

  习惯12 长期家庭压力会伤大脑

  心理学实验证实,长期的严重压力会改变行为,让人放弃学习。1960年,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把两?狗放进通电的笼子?,接受同样程度的电击,有主控权的狗在通电时用鼻子压住按钮把电停掉,另一?狗则是怎?做都无效,只能哀鸣。当两?狗被放进新笼子?,压住按钮让电停止已经无效,原来有主控权的狗在情急之下,会跳过不高的栅栏到笼子另一边,成功逃过电击;原本哀鸣的狗即使到了新环境也不会想办法逃脱,只能躺在地板上被电击。这个极度的悲观被称为习得的无助。

  当孩子长期目睹父母吵架,又无力停止或改变这个令人无助的状态,这种失去控制权的感受会影响孩子一生很多事情。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说,童年不当的责骂或受虐经验会永远伤害神经元的发育,家长对孩子的责骂应该更为谨慎。《大脑当家》指出,压力太大或太久便开始伤害学习。压力大的人数学做不好,语言处理不够快,记忆力差,不会把过去的讯息类化到新的情境,也不会修改旧的讯息适应新的需求,更无法专注。压力大的人在认知作业上,比压力小的差了50%。


  习惯13 多跟孩子说话和拥抱

  新生婴儿是个大近视,他们的视力大概只能看清楚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不能自动调整焦距,更远或更近的物体就会变成一片模糊。造物者似乎是设计好要婴儿把身边爱他的人看得更清楚。因此,爸妈应常常抱宝宝,双手环抱将他贴近胸前,有如回到子宫般安全。

  跟孩子说话时记得和他四目相接。洪兰曾说,如果不是眼睛看著孩子,面对面跟他说话,那些声音是背景噪音,对孩子神经连结没有什么帮助。

  美国天普大学婴儿实验室主任凯西.赫胥?帕赛克(Kathy Hirsh-Pasek)在《爱因斯坦不玩识字卡》中建议爸妈,谈论孩子正在观察或正在做的事情,根据孩子的谈话主题增加对话内容,专家称此为拓展现象。这样一来,我们示范了刚刚他们所讲的内容,还可以有更丰富、清楚的表达方式,可以不著痕?的增加孩子的新语汇。

  有些爸妈常自豪我家有个不哭不闹的乖宝宝,这样的乖宝宝却成为幼教专家最担心的一群,因为无论在自己家、保母家或是幼儿园,他们经常被忽略,被摆在哪里都没有意见。

  和其他敏感型的宝宝比起来,乖宝宝不哭也不闹,照顾者会忘记主动去和他们说话、拥抱和互动,长久下来对他们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习惯14 睡前带孩子回忆一天

  卡通里,爱探险的Dora和Boots每次结束一趟旅程,总会问彼此:“你最喜欢今天旅程的哪一个部分?”让观看者仔细回想一遍,分享自己的感想。

  爸妈也可以在每天睡觉前,静下来跟孩子聊聊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情,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哪些事让他开心、哪些事让他伤心。回忆一天的感受,帮助孩子消化整合,了解情绪,成为睡前仪式的一环。

  ?商心理师杨文丽每天睡前都跟两个孩子聊,鼓励孩子今天做对了哪些事情,赞扬他们有善良而美好的性格,让他们充满自信而温暖的进入梦乡。

  习惯15 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


  你的孩子是不是出门前一定要做某件事?睡觉前有一定的活动程序?不少父母对幼儿这样的无法变通和龟毛感到困扰与不耐烦。

  幼儿发展专家李坤珊提醒,固定的生活时间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成人的生活很复杂,充满变化,成人可以随时应变调整生活程序,但幼儿还不具有时间概念,他们唯一能掌握的就是此时此刻,所以他们要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依靠生活中的固定事件来掌握未来。

  因此李坤珊建议,家长要尽全力使幼儿的生活作息维持一定的规律,让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依循一定的程序。这些固定的程序,从开始到结束,一个也不能少,少了一个步骤就会让他们焦躁不安。让孩子放心的等待,有信心的期待,这就是安全感。孩子愈能掌握外在世界的互动方式和规律,愈能预测外在世界的变动,就愈觉得自己有能力,因为他们将慢慢的学会如何处世。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头好壮壮的脑,但所有权威性的研究都一致指出,培养爱学习的好大脑,家长该做的不是送孩子去全脑补习班,而是吃好、睡好、多运动;好好爱他、陪他玩、读书给他听,以及多带他去接触探索自然。每一件事,都不需花大钱,用心的父母都做得到。

  时时提醒自己十五个养出好脑力的生活习惯,爸爸妈妈就能与脑时代同步,做个与时俱进的好父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639244.html

相关阅读: